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护理 >> 炎症性肠病与营养不良

炎症性肠病与营养不良

 

  1.食物在人体内消化过程

  “饮入于胃”与“食入于胃”是中医认识食物消化的生理过程的概述。脾胃是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本,食物给予人体必要的能量及营养成分。现代医学角度,食物的消化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磨碎、分解、吸收,这三个过程常常是有机统一执行。人体通过口腔咀嚼完成对食物的初步分解(通俗而言,就是大的变小,小的变软),然后把这些食物吞咽入胃中,在胃内经过2~4小时磨碎和分解过程后,形成食糜(形状类似婴儿的糊状米饭),进入肠道。进入小肠后,在肝脏及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一步与食糜混合,此时磨碎、分解、吸收三个部分有机统一进行,最终食糜被分解为小分子,小分子被小肠上皮吸收,并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位需要能量的器官。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而每段肠道吸收不同的营养物质。经过小肠的吸收后,剩余的水样食物残渣和分泌液进入结肠,在结肠的细菌进一步发酵与分解作用后,结肠把大部分的水及盐吸收,最后形成固体大便排出体外。

  2.炎症性肠病与营养不良

  狭义的炎症性肠病包括了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未定型结肠炎三类。炎症性肠病对于消化与吸收的影响,主要是要看疾病影响的肠段情况。

  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当累及小肠时,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都会下降,未能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被排入大肠,大肠吸收功能是有一定限度,超过它承受范围,则会影响大肠的吸水能力,从而导致腹泻发生。小肠病变部位不同,营养缺乏情况亦不同,譬如如果病变累及回肠末端,则影响了铁的吸收,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只累及全结肠,常从直肠段开始,呈倒灌型发展,从远端肠段逐步累及至近端肠段。虽然不影响小肠吸收营养功能,但是结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和盐,结肠病变会导致结肠功能受损,同时因为黏膜的损伤存在,长期的慢性黏液血便,导致营养物质丢失过多,炎症持续存在,又导致营养消耗较大,最终形成营养不良状态。

  通过上面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可以导致营养成分吸收障碍和丢失过多,但由于克罗恩病小肠病变多见,所以克罗恩病患者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更为严重。

  3.改善营养状态的办法

  中国人有句老话“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加强营养给予、增强吸收能力,“节流”就是减少营养丢失与消耗。但“开源节流”是需要有前提,前提就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得到恢复。中医认为脾胃是我们日常食物得以消化、吸收的关键,也是肠道黏膜得以修复的关键,如果脾胃功能不佳,则给予的营养都会成为垃圾,反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现代医学角度,如果黏膜得不到修复,炎症情况得不到控制,则无从谈起“开源节流”了。所以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让病情尽快进入缓解期,才能为改善营养状态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规范的治疗方案,尤其尽快诱导缓解的治疗方案,是改善营养状态的前提。如果病情得到有效治疗方案控制后,“开源节流”则可进行,具体方案需要多学科合作,制定个体化方案,建议方案参与者包括患者本人、营养师、主管医生、中医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共同讨论完成。我科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团队目前制定的营养改善方案多为中西医结合方案,同时强调缓解期或轻度活动期患者,在专业的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

来源好大夫在线

赞赏

长按







































北京正规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不复发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dwh/105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