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感谢清一联盟读书会给我们这个分享的机会。在此之前,我们一直都在群里面,听着其他的老师做分享,我们的成长也跟前面各位分享的老师息息相关,所以谢谢前面分享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协助低龄段的孩子来构建卓越的信念系统》,大家对这个主题并不陌生,就是清一山长在新年做的信念系统的演讲,然后钟老师对于山长的信念演讲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和分享。
然后,这段时间在朋友圈,到处都可见。大家都在学习这两份演讲的内容,对于这两份演讲的内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所以我就不过多去做关于这方面演讲的原理或者知识内容方面的分享,我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学习和理解的。
所以,关于信念系统的构建原理的参考,都是源自于清一山长的信念演讲和钟老师对山长信念演讲的解读分享。这就是我们的依据。
构建孩子信念系统的前提
那我在分享之前,我也思考了一下:如何协助孩子构建信念系统?他还是要有一个前提的,那么这个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作为教育者,包括父母和老师,首先要认真梳理自己的信念系统。我记得在钟老师分享会的时候,老师有说过,让我们每个人回去梳理自己的信念系统。因为在现场没那么多时间,所以,我回来也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信念系统。我在梳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你越梳理,对信念的理解就越清晰。然后,在你实践的过程当中,包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教学就会更加的清晰。那么如果不梳理,会有个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觉察不了我们身上的信念系统,跟我们的愿望是否不相符合。第二步就要经常觉知和检视自己的信念系统。那么我们检验时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对照清一山长所推出的《卓越人生的七条信念》以及《公主经》、《王子经》的内容来检验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和信念,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些信念?怎么去检验呢?清一山长在演讲是时候说过,那就是对照我们平时的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如果这些关系不是那么顺畅的话,那就代表我们的信念系统肯定出现了问题,有些信念肯定是不对的。(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发现了我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有不顺畅的地方,那就对照这七条信念去检视自己的信念哪里有问题?如果经常这样检视呢,那我们的信念就会更加的清晰。各种关系也会得到改善。在你去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你就带着一份良好的觉知,否则的话就是我们都知道想要给孩子构建良好的信念系统,可是有时候自己的信念系统也有可能是反向的,这样子就会造成反向输入不好的信念。所以,在我思考下来,这两个前提是大家需要提前要去做好的。所以,钟老师在演讲的时候说:什么是新教育人?所谓的新教育人并非是我们的行为结果跟山长一模一样的人,而是信念和愿景跟山长是一样的人。如果是新教育的学生,我们是否具备像新教育学生的愿景,做最好的中国人?然后我们信念是否相信,通过清一新教育可以实现这么一个愿景?那家长呢?作为新教育家长的身份,我们如何配得上这个新教育家长的这样的一个身份?我们的信念和愿景是什么?我们是需要去梳理的。如果要想做新教育的老师,我们的信念和愿景同样需要梳理出来。如果没有梳理出来,我们执行的过程当中就容易出差错,这一点是我体会比较深的。那么,现在我从信念系统的角度来分享一下醒明学校的愿景和信念系统。醒明学校的愿景就是为中国建立新时代的精英教育名校,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世界变得更美好,那我们的信念是什么呢?就是相信基于清一新教育的理念和教育体系可以实现这么一个愿景。所以我们的身份就是新教育的学校。因为很多外界经常会说我们就是普通幼儿园吗?有的时候说我们是私塾吗?或者是传统文化学校吗?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身份就是新教育学校。只是目前我们的学校规模比较小,仅此而已。我们的愿景、信念和身份决定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那我们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呢?那肯定就是要学习清一新教育的理念、教学手段,还有如何办好一个学校的这些知识。那么行动呢?我们的行动就是要扎根于教学的实践与研发,持续提升教学品质。而不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宣传、推广或者是招生以及其他方面。对于这一点来说,醒明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定位的。这也就为什么醒明学校办了两年之后都没有招生,只有六个孩子。也是基于这一点,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学习清一新教育,如果没有把这些理念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它做出来的话,那分享出去是没有力量的。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先做探索、实践和研发,等结果出来以后再对外分享。所以,前面两年时间,别人都不知道有醒明学校。那么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呢?结果就创办醒明学校。当然他离这个未来的精英教育名校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愿景和信念,所以,我们提前看到了醒明学校未来的样子。当这个信念系统清晰之后,那他就会引领整个学校的教学方向,引领整个师资团队的成长以及我们教学过程中孩子的引领方向都出来了。如果这个学校的信念不梳理出来,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也不错,那个也觉得不错。没有一个主干,容易把一些不同的教育理念混淆在一起,造成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那么学校的信念系统梳理完毕以后,我们个人作为老师,也要梳理自己的信念系统。下面是我对于自己个人的信念系统梳理。我从小应该是七八岁,就有想法是我长大以后做老师。因为那个时候在农村特别缺乏老师,我们的整个学校一到四年级就两个老师要教所有的科目,有一位支教的老师去我们学校上课,然后只上了一节音乐课,那节音乐课唱的歌是什么呢?就是——爱的奉献。我人生中在小学就学过一首歌,就是这首——爱的奉献。当时那个老师上完课,教会我们这首歌之后就走了。之后我们就没有上过音乐课,这就给我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长大以后我要做老师,而且还是乡村教师。那么在我后来成长的道路上,我这个想法一直都在。甚至我毕业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说如果我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愿意一辈子呆在乡村当老师,这是当时的想法。后来毕业之后,我没有直接做老师,而是在工厂里面去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做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我做了七年,期间去思考我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然后我的人生该往哪个方向走?七年之后我想的非常清楚,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要去做老师。所以,我从工厂里面出来之后,就成为了一名实习的助教老师,从那里开始做,一直做到后来那所学校的副校长。一直做下来,我发现除了做教育有意义之外,其他的工作,我感觉都没什么吸引力。从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的都是关于教育相关的工作,一直到年遇到清一新教育之后,我就发现清一新教育的价值跟我内在非常的相符合。于是,我就放弃了原来所有的工作,投入到了新教育的学习里面,一直到现在跟孩子们在一起。通过四年的实践下来,我的深刻体会是,在我没有接触新教育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做老师做的还不错。因为经常会在大学、中学里面去做一些分享,觉得自己对教育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接触新教育之后发现,自己还没有入门,懂的那些东西,跟真正的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就开始放下其他的一切,专注的去学习新教育。那么,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下来,我现在才发现,我刚刚进到新教育的门里面,但还离真正的新教育老师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就是我在年上清一课的时候,清一山长说:你学习清一新教育的思想,如果你不放五年的时间认真的去学习和实践,那么你就不要说自己有多了解或者真正的理解新教育。我到现在越来越明白这句话了,所以,在我这段时间梳理完我自己的信念系统之后,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的愿景就是:成为践行和传播真理与智慧的老师。最重要是全力助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也就是这个大平台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在支持。包括做分享会,那么就不会有价值观的冲突,休息的时候或者是放假的时候开分享会,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信念就是:基于新教育的思想理念、教育体系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景。我的身份就是:新教育的教师。那么我要学习什么知识呢?学习清一新教育的核心思想信念、教学手段以及对于个人能量的疗愈和提升。
因为每个人除了思想上的提升,其实个人内在能量的提升也是相当的关键。那我的行动要做什么呢?就是参加学习清一山长、刘老师系列核心课程的培训,还有阅读他们的相关书籍以及学习今日明师荟的课程。
重点还是学习完之后要做什么?要扎根一线带班的教学实践与研发,并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多去总结交流和分享,这是我的行动。那结果就会成为未来的智慧老师。虽然我现在还离智慧老师很远,但我已经看到了十年后、二十年之后样子。
所以,信念系统梳理清楚之后,我内在的心就定下来了,对我现在来说就没有那种想法:哎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不需要去世界上看,或不需要去任何地方,而是我心里非常清楚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什么,而我需要去哪里的时候,那只是因为我学习成长的需要我去,而不是属于那种外面的诱惑那么好,然后我看着别人的诱惑,我想去看看,而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现在定下来,就是我今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老师,没有别的第二条理想,那终身也就为新教育的理想和服务。
这个是我所梳理出来的。我建议每一个家长在家里面也去梳理自己个人的信念系统和自己的愿景。这样子会对于你建立孩子的信念系统以及家族的引领方向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在关于个人信念系统梳理的一个简单分享。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醒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主线。因为前面的信念系统梳理清楚之后,那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它的教育目标是什么?第一个就是:清一老师分享的课程《卓越人才的教育方案》,就是如何培养万里挑一的人才?
这幅图我在年的元旦分享会上也分享过,那么这一套系统,这一个课程体系和方案就是醒明学校的一个主干,围绕这个方向和主干一一的去细化,落地和实践。只要朝着这个方向,那么大概率就不会偏离。如果没有一个主干,我们很容易钻到某一个局限的领域里面去。
所以,我们作为从低年龄段做起来的一个新教育学校,童蒙养正自然是我们整个学堂的核心重点,也是构建底层信念系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体会也非常深刻。
四年来,跟孩子们朝夕相处,看着孩子们长大,他们的状态来非常好,他们内心非常的单纯,对于学习的那种渴望和开放度非常的高。他没有说学习很难这回事,也没有说运动很难这回事,就是你给他学什么,他们都非常的乐意去学,心态非常的开放,也非常能够接受。这是其中的一个方案。
那么第二个方案,就是清一老师的第二个课程,《十五岁上大学的教育方案》。这里面我标红线的部分:11岁以前最关键的教育还是养正教育,也就是说童蒙养正,基本上你在十二岁之前都属于童蒙养正。
所以,一个孩子在十二岁以前,如果把童蒙养正做好了,对于十二岁以后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就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套方案可能在十二岁以后有些变动,但十一岁以前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所以醒明学校目前来说,教育课程方案参照这两份方案,就会以这两份方案为重点。
家庭因素对塑造孩子信念系统的影响
那么,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家庭因素对塑造孩子的信念系统的影响。在七岁以前“家长是核心,家庭是主战场”,为什么我要特地把这一个提出来呢?因为七岁以前,孩子如果没有上学的话,那么他的信念的塑造完完全全,百分之一百是由家长来塑造的。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大脑里面没有信念意识存在的话,那这个孩子大概率,大脑里面的信念系统是杂乱无章或者是杂草丛生的,他与谁接触的最多,他就会接收谁的信念。如果与保姆接触的最多,那么他就是保姆的信念系统影响最深。如果他跟手机和游戏接触最多,那自然就是手机和游戏的信念系统影响是最深的。如果他是跟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那么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信念系统对他影响最深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七岁以前形成的这些信念系统,当你送去上学的那一刻,他会一一的暴露出来。如果送的不是新教育的学校,那么你还发现不了他的信念系统哪些是有错误的。那他可能持续这样下去,到了他十几岁,二十岁,那根本改都没法改,所以这一点很关键。那么作为家长来说,在家庭里面越小有信念的意识,那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越晚有信念系统的意识,那就会比较糟糕。会导致什么呢?就后面一定会有纠正信念系统这个过程,而且你就算努力的去纠,还不一定能够纠正得过来。这个就是我们所说,家长和家庭对于孩子信念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有两个问题:世界上最宝贵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比黄金钻石还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可能是空气和水。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空气和水既然这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好像没有特别的觉得他的存在,也没有特别重视过他。那么孩子也一样,孩子通过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其实就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就是他自主管理“吃喝拉撒睡”的能力。这几项能力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很多的父母没有觉察到它的重要性。那如果从出生到他七岁之前,把这个东西教给他了,这个孩子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就构建起了人生最基础的信念系统。家长如何给低年龄段的孩子构建信念系统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也是清一山长提出来的,就是绝不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提供的帮助是增强孩子能力的帮助?还是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父母是没有思考过的。觉得帮助还有分削弱和增强吗?事实上,很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的过程当中,就是提供了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我们先来看,增强孩子能力的帮助,他会让孩子形成我能、我行以及承担责任的信念。但是如果提供了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他就会形成一个无能的、逃避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信念系统。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通过几个故事和现象来学习?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就是剥夺孩子生存能力的超级父母。这是我在新闻上看见的,这里有一个小女孩,她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出生之后,全家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去爱她。特别是吃东西全部都是流食,不给他吃硬的东西。无论是水果,还是饭,都给他打成糊,给水果榨成汁,认为这样子可以吸收更多营养。这个小雅长出牙后,还是这种吃法。到了幼儿园里,米饭到嘴里不会咀嚼,也不会咽,最后全都吐出来了。小朋友们吃水果,而小雅不知道往嘴里放,更不会咬,也不会咀嚼,然后急着就哭,最后妈妈把小雅领回家。回到家后,妈妈让他吃动物饼干,就是那种很小、很小的小人饼干,吃切成小块的水果,慢慢练习咀嚼。结果小雅已经吃流食形成了习惯,一时间改不过来,学不好就哭闹。奶奶心疼孩子,又让小雅吃流食。到孩子五岁的时候还是不会咀嚼食物,所以有一次吃面包差点噎死了。他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个孩子已经五岁了,错过了食道、咽喉、口腔发育的最佳时机。彻底丧失了咀嚼的功能,只能终身吃流食。大家看到这个故事有没有感受?就是我们内心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好,希望他们身体好,希望好好的爱他。可是有时候提供的帮助,如果我们没有想明白的话,甚至把他的一生都给毁了。这个小女孩就这样,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最后沦为只能终身吃流食的一个下场。也就是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被父母彻底剥夺了。因为孩子身体的发展也好,大脑的发展也好,都是有关键期的。过了那个关键期,他没有发展的部分可能就不再发展了。后来想弥补,就已经错过了。这个就是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最后发现给的是最差的。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这个场景应该很熟悉吧,学步车,生过孩子的父母对这个一定不陌生。学步车到底是爱还是害?孩子长大之后不肯走路,家长就用婴儿车接送孩子上学,有没有想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会把这个拿出来讲呢?因为在低年龄阶段,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他觉得出生之后。他什么都好,然后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给他,很少会认为我这个时候需要教他一点生存的能力,而是尽我们最大限度的去保护他。给他提供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本来人出生之后学走路,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就是他刚开始出生只能躺着不能动。等他躺久了三四个月之后,就开始会动,会翻身了。翻身之后他自然就会学会爬,学会爬之后,他自然就会学会扶着东西起来,然后就学会走路。这个过程是老天设计好的,可是人类就偏偏要改变这道程序,给他发明了学步车,在孩子没有学会走路之前就给他一个学步车,把它往里一抱。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家长省事了,第二,不用担心孩子会摔倒了,就那么滑来滑去。可是你会发现,一个通过自然摸爬滚打站起来的孩子和一个通过学步车滑来滑去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会接收到一样的信念吗?答案是完全相反的信念。通过自己摸爬滚打站起来学会走路的孩子,他学会的就是我能、我行、我可以的信念,这一个是老天已经设定好的程序,就是为了建立他这个我能、我行的这个信念系统的。而学步车这一点呢,他刚好形成了信念系统就是:我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站起来,我只要依靠一个什么东西就可以了。那这个依赖性就出来了。所以,如果现在家里面还小的那些孩子,我的建议是那个学步车可以不用给他。他如果能够动,家里就买上那些软的垫子,就让他在那里爬,他总有一天能够站起来。站起来的那一刻,他就被植入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信念:我能、我行、我可以的信念系统,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但你那个学步车花了钱,不但没有建立正面的信念,反而是养成投机的信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经过了上百次的尝试才站起来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是你用多少钱都买不过来的体验。有的时候,我在经过一些幼儿园的时候,我真的发现有部分家长孩子已经五岁多,甚至六岁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来接孩子,送孩子的时候,竟然用婴儿车推过来的。我就心想,这孩子到底要坐婴儿车坐到什么时候?那明显的那个孩子,他是具备走路能力的。但是他就是不走,这怎么来的?就是从小给了他依赖,从小给了他依靠。他觉得不需要我走,有个轮子滑着走那真舒服。这不是我们从小就植入的反向信念吗?这些现象都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但是我们很少去觉察或觉知,然后形成了反向的信念系统。所以长大以后,你不要说孩子一点承担责任的心都没有,那是因为你从小就不需要他承担。有些孩子没有爬过,身体出现不协调,这是自然的事情。那下一个故事就是自恋的家长以为包办就是真爱,就什么事情都想着替孩子做了、包办就好。那么我们看一下有哪些包办是你们经常见到的。
来看一下这幅图片,这个孩子一看至少也超过四岁、有五岁左右的样子,他吃饭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吃。我曾经上课的时候,上冬令营的时候,把这个图片给冬令营的孩子。我说你们来配一句台词看看奶奶心里面现在想什么,她想说什么话。
结果孩子讲出来的体会非常深,他说我就是这么来的。我奶奶会说“来宝贝多吃点多吃点肉,长身体才有力气玩。”还有的人说“多吃一点才能长个子”。孩子各种答案都有,然后说:你们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们在家就是这样子的。我奶奶也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会发现,家长在喂饭的这个过程,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意思就是你连吃饭都不会,你是无能的,四岁还不会吃饭。即使你的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他收到的就是我已经到四岁了,我吃饭不用我管,有人帮我搞定。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小小的举动背后都是信念的传递。你包办的,绝对不只是喂他一餐饭,而是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样喂下去,这个孩子百分之一百形成这么稳定的信念,就是我是不需要自己吃饭的。因为这个事情不属于我的事情,别人会帮我做,所以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信念就出来了。就是世界都是为我服务的,不需要我去付出。接下来看第二个。你看在上下学的路上应该很常见吧?看一下孩子上学的书包谁在背?很多情况下都是家长在背,那么家长背着书包那又在告诉孩子什么呢?就是告诉孩子:你连书包这一点屁大的事情都不需要背,好好读书就好了。然后你不需要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书包这么点责任你都不需要承担,我帮你扛。全都是反向的信念系统,但是家长不会觉得我是不爱孩子的,我觉得我是非常爱我的孩子的,所以书包上学放学都是在家长的身上。你看这个时候,家长的身份是什么,就像一个仆人。孩子就是一个“少爷或公主”,你认为这样长大以后的孩子,会尊重一个像仆人一样的父母?那么你走在路上,你会发现批量的,而不是一个两个。不管是多大的孩子,这个书包都在家长的身上扛着。这就等同告诉孩子说:孩子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好了,别的事情都不用管。你看那个孩子就空着手回家、空着手来。所以这个世界上在批量培养懒惰、不负责任、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是大家不会有这样的认知的,他觉得挺好的。所以,我们在提供大大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而且帮助了还以为自己是好心的帮助,其实在削弱他的生存能力。当长期被家长包办下的孩子会得到什么样的信念?当然就是平庸的信念了,所以他的信念是什么?人生就是为了得到的。因为我从来没有体验过付出。书包不用背,饭不用自己吃。回家之后澡也不用自己洗,衣服也不用自己洗,碗也不用自己洗。孩子就无意识的认为,人生就是为了得到享乐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就是为我服务的,只要能不付出就不付出。这个是在孩子潜意识里面留下来的东西,他没有写在脸上,我们父母也觉察不到。所以,我在这次冬令营的时候。我们少年班有几十个家庭申请,我只选了十四个家庭。我在面试的时侯,有些家人说:老师,我的孩子还不会自己洗澡,我的孩子还不会洗衣服,我当时就觉得很惊讶,我说你孩子九岁了还不会自己洗澡?他说:对呀,平时都是我帮他洗。我一听就晕了。九岁的孩子还要妈妈帮他洗澡,还是男生?那你说这个孩子这样包办下去会成为什么样子?可想而知,所以,一大半都被我们刷掉了,没有录取。父母还没有觉知,她给我的解释是:不是我的孩子这样,周围的孩子都这样。所以,如果你不去了解,你肯定不知道,了解完之后你就大开眼界,现在的孩子第一,不做家务,第二,生活自理能力不行,这谁造成的?因为家长包办包下来的,都以为为他好,对吧?为了给他多点休息时间,好好学习就好了,出来的信念就是这样子。当一个人得到了这样平庸的信念以后,注定他的一生都不可能过上卓越的人生。来看一下对比日本的父母。同样是上学,孩子提三个包,然后父母走在旁边,你能看得出来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我看到的是这图片上的父母,他的心紧紧的跟孩子在一起,他的爱是圆满的,同时给孩子的能力是增强的。
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画面。日本在批量的培养自立自强的孩子。你没看到吗?这是幼儿园的上学场景,我就没有看到哪个父母为他扛着书包的。日本上学他一般都有三个包,一个提带来的饭盒,一个提装满的衣服和鞋子的,一个要提书包,而且每个都是自己背。那你就知道这些孩子建立的信念系统,跟前面那些由家长包办的孩子建立的信念系统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我们平时所做的这些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他的灵魂知道。他的灵魂等到他长大以后,就会对于自己的无能非常的愤怒。最后都会发挥到父母的身上。
我们来看一下,被剥夺能力的孩子对自恋父母的无情报复,家长做任何事情都会得到一个结果。如果家长做的事情是伤害自己儿女,他们也会遭遇到周围强烈的报复。小时候被父母当宠物一样千娇万宠起来的孩子,绝对不会像宠物一样对他的主人那么亲密依赖,反而会有很大的敌意。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有“自我成就”的需要。如果孩子长大以后发现自己是无能的,他在心理上就会很自卑,同时他对自己缺乏能力会感到愤怒,而且毫无疑问他们会认为造成他们今天这种无能局面的原因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他一定会把气出到自己的父母身上。被剥夺能力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无情的向他们的父母讨债。最严重的案例就是杀掉父母。这样的新闻。大家应该没有少见吧?这段话我是从山长的文章里面看到的,所以我就专门搜了一下。大家看一下,我在网上百度一下,有两千万条这样的信息,就是溺爱宠爱孩子,反过来孩子长大之后杀掉父亲母亲的太多了。
那个红色圈里面的两千万条这样的信息,你就知道这个后果,没有人去考虑过,没有人去思考过,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些动作,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却是这样子的。其实这样的行为你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不需要隔很久,难道我们不需要做一个非常深刻的反省吗?
好,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来小结一下,家庭是塑造孩子信念系统的主战场。今天听分享的所有的家长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要等着说:哎呀,反正我现在又不懂,现在学校有老师教就好了。
你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孩子真的就很吃亏了。父母要尊重孩子是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只做增强他能力的帮助,绝不做削弱他能力的帮助。好,这句话大家好好体会一下。尊重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这句话很多的父母其实没有意识的。什么叫有能力的学习者?就是我相信他是有能力学会的,他是有能力做到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当你的信念里面有那么强烈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学会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然后对孩子的期待又很高的话呢,希望他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就学会了。这种反而形成一种焦虑的状态,让他成长的更不好。你既然相信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那么每个人的能力、学习能力,它是有差异的,你只要相信他能学会,那么你就要尊重他们学会的时间差异,这样子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孩子。你只要在过程当中。尊重他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去提供削弱他能力的帮助,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成长起来。这在动物界到处都是,那老鹰教小鹰飞翔,那狮子教小狮子出去捕猎,哪个不是这样子的?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养育孩子需要爱,但更需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的爱,那都是糖衣炮弹。最后炸飞了自己,也炸坏了孩子。从小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只有你这两点做到了,你才有能力为他人服务,如果你前面自己的事情都没办法自己做到,你自己的责任都没办法自己承担,书包都没办法自己承担,饭都没办法自己承担吃。怎么可能服务别人?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沦为一个被别人服务的对象。当他长大觉得自己这么无能的时候,最后就会把这个后果返回到父母的身上。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所以,趁自己的孩子还小的时候,越有这个信念意识越好。然后钟老师、清一山长今年的这个信念系统的课程。好好学、反复学,甚至把他们的音频在你家里面一直播着、做家务的时候一直放着,让自己的信念不断的梳理、不断的觉察。然后这个孩子才会有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这个前提如果没有准备好,你送去新教育学校,那么他跟其他孩子的差距会很大。如果是新教育学校老师,还有可能发现他信念系统错误的部分,如果不是,那有可能错误的信念就伴随他的一生。那么接下来呢。就讲到这个低年龄段的孩子在学校,那我们老师会做些什么?然后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是如何发现孩子的信念系统?又如何去把错误的信念系统置换成正确的信念系统的?那接下来的时间就有请我们的叶老师。她用自己的亲身带班实践,把一些教学案例跟大家分享,大家可能会更加的有体会。......(待续)
以上为兰老师分享的信念梳理篇,下一篇分享为叶老师的教学实践篇,即将发布,敬请期待!如想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加入醒明幼儿新教育交流群,
群内有老师进行答疑和分享!
1
推荐阅读
////////
与您一起分享生命成长的真实瞬间!
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能发扬广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