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
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小儿消化不良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各位育儿嫂姐妹们跟着我来看看吧!
1、宝宝消化不良纠正三原则
(1)纠正饮食行为是根本。
吃饭是一种饮食行为,家长需要在孩子饮食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2)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养成孩子定时定量吃东西的习惯十分重要。
如果给孩子太多的零食,一会吃糖,一会吃饼干。
胃里不空,到正常吃饭的时间,孩子就会没有饥饿的感觉。
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特定餐具和话语来让孩子意识到要吃饭了。
(3)专心吃饭,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吃饭需要专心,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对于吃饭的兴趣。
在吃饭时可让幼儿自己参与,捧饭碗、拿小勺。
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吃饭。
又培养了对吃饭的兴趣。营造吃饭的愉快氛围。
专家建议父母一方面要营造愉快的吃饭氛围。
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吃饭,尽量不要在饭桌上斥责孩子,影响孩子就餐的情绪。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或不想吃。
不要勉强他,就让他饿一饿,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2、对症治疗消化不良
(1)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现象。
大多是由于进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过高所致。
对这种幼儿,要控制饮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
给幼儿喂些米汤、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复正常。
(2)喂奶的宝宝发现大便泡沫多,呈蛋花样,酸性气味重。
多因喂奶量多,奶中含糖量偏高所致。
这种情况不必停奶,可缩短喂奶时间或延长喂奶时间的间隔。
并在间隔时间内喂适量的茶叶水或温开水。
奶中要少放糖,逐渐恢复正常。
(3)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的奶瓣。
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表示对蛋白类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碍。
对这样的婴幼儿应减少辅食中蛋白类食量。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喂奶前多喝些水,以降低奶中蛋白浓度。
采用牛奶喂时可在奶中加适量的水和米汤,浓度按月龄调配。
(4)大便量多,呈糊状,外观油润。
内含较多奶瓣和脂滴,臭气大,说明脂肪消化不良。
母乳喂养的,母亲要少吃脂肪高的食物。
人工喂养的可用水和米汤稀释牛奶或采用低脂奶。
3,如何预防小儿消化不良
要减少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喂养要定时、定量。
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的好习惯,使其内脏更好适应。
对较大的幼儿应鼓励其养成自动取食习惯。
2、克服偏食,注意营养全面性。
荤素配合要适当,克服以零食为主的坏习惯。
避免浓茶、咖啡、酒类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强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儿的食欲。
因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况下,进食才最为有益。
要保持小儿好的食欲。
必须注意进食环境不能过于嘈杂,更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
注意不要强迫进食或对小儿饮食限制过严。
不要饭前吃糖果。
避免进食时小儿过于疲惫或精神紧张。
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肠道受寒冷刺激。
同时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6、注意卫生,养成宝宝饭前洗手习惯,注意食物清洁新鲜。
多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难消化食物,不宜边看书边进食。
如果母亲能够注意以上几点,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将会明显减少。
—金牌月嫂大学免费学习群—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