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于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病人逐渐增多。根据权威资料显示:-年我国每年将增加老年人万,增长率为3.28%;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80岁以上者达万人;—年,每年将增加老年人口万(人口可能为负增长),年老年人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30%,80岁以上者将有万,占老年人的21.8%。年老年人口预计与14岁的少儿人口相等,为2.7亿。年老年人达峰值4.37亿,为少儿人口的2倍。
随着老年人不断增加,老年病人会更多,健康问题将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老年人和老年病人的营养问题将日益突出。医院普外科统计,年65岁以上的老年外科病人占手术总数的36.7%。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老年急诊手术病人更是如此。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生理储备功能不足和应激能力下降,以及伴有的各种急、慢性疾病。而与之关系甚为密切的是老年人营养不良所致的贫血、免疫功能降低,使手术、创伤或感染后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类型可分为:(1)消瘦型:以能量不足为主。(2)水肿型。以蛋白质缺乏为主。(3)混合型。既缺乏能量又缺乏蛋白质。病因上可分为:原发性营养不良和继发性营养不良。原发性营养不良多为进食不足所致,继发性营养不良多为器质性疾病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所致。即使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的营养不良也很常见。国外资料显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I5%,老年病人的发生率为62%,需要护理的老年住院病人的发生率为85%。营养不良不仅是蛋白质、热量不足,也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正常老年人中,维生素C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O%,维生素A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O%,叶酸和铁离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0%,锌离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6.8%,钙离子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8%。可想而知,老年病人尤其是外科病人发生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的发生率会更高。我国尚未见大规模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老年人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减退,伴随的慢性疾病、孤独、食欲降低、牙齿功能减退、药物性因素(药物对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医源性原因等。医源性营养不良的原因是指: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或创伤(手术)等原因的限制,老年人营养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发生率为42%56%。
一、老年人营养代谢的特点
1.1基础代谢
老年人肌肉组织和机体细胞总数量的减少,Na.K一ATP酶活性下降,导致基础代谢下降。
1.2碳水化合物代谢
老年人葡萄糖的代谢率和耐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原因:(1)胰岛素释放减少和释放高峰后移,胰岛素受体数目和活性降低,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降低有关。(2)肝糖原分解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3)机体细胞总量减少,葡萄糖的氧化能力下降。
1.3蛋白质代谢
老年人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减弱,易发生负氮平衡。
1.4脂肪代谢
老年人体内脂肪代谢酶的水平及活性下降,使脂肪分解代谢和脂肪廓清能力降低。导致高脂血症和血管粥样硬化。
1.5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代谢
老年人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代谢水平随着年龄而改变。水平升高的有:血清中的铜离子、铁蛋白,肝组织中的铁离子(女性)。水平降低的有:血清中的锌离子、钙离子、铁离子、硫胺、砷和1,25脱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
二、老年病人营养评估方法
规范的营养支持应该首先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和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目前已有多种营养评估的方法,较为简便适合老年病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微型营养评定(MNA)是20世纪90年代,Vellas和Garry等创立和发展一种新型的简易、快捷、经济的人体营养状况评定方法。包括MNA问卷和人体测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问卷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1)整体评定。(2)膳食评定。(3)主观评定(4)人体测量。(5)实验室指标。
年Thorsdottir等提m老年人营养不良筛选的简易标准:(1)体重指数超标(BMI25)。(2)近期体重下降。(3)有近期手术史。(4)食欲下降。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RS):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发表一种新的营养评定I具。有4个方面的内容:BMI、疾病结局与营养支持的关系、近期体重变化以及近期营养摄入变化。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对营养风险进行评定,能前瞻性的动态判断病人营养状态,是住院病人营养不良风险评定的首选工具。
三、老年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
营养支持的原则:(1)尽早纠正低血容量以及酸中毒、低钠、低钾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根据年龄、BMI、是否禁食、原发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程、引流量和是否伴随其他心、8市、肾疾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适量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3)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尚存,首选肠内营养。(4)逐步纠正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先给所需营养量的半量,再逐渐增加至全量。需急诊手术的病人,术前不应实施营养支持。
四、老年外科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
4.1老年外科病人肠外营养支持(TPN)的适应证
(1)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因各种原因致连续5~l0d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病人。(2)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术前给予7~10d的营养支持。对于术前接受TPN支持者;有营养不良的大手术病人,术前未给予营养支持者;任何手术或发生手术并发症,估计1周或1周以上不能正常进食者,术后均应行TPN(3)不能耐受或因发生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无法进行肠内营养者。(4)同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者,可添加特殊营养素:谷氨酰胺和ω-3脂肪酸”。
4.1能量
创伤早期,老年外科病人所需的能量可按62.8~.5kJ/(kg·d)提供,恢复期所需的能量可升高1.3~1.5倍。基础比例为:碳水混合物55%~60%,脂肪20%~25%,蛋F=I质15%~20%。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氮低热量支持方案对老年外科病人是有益的。
4.2氨基酸
正常情况下氨基酸需要量0.8—1.2g/(kg·d),提供总热量的12%~20%。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的老年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在肝、肾功能许可的情况下,氨基酸的供给可提高到1.5g/(kg·d)。谷氨酰胺的临床推荐剂量为0.35g/(kg·d)。
4.3脂肪乳剂
是比较理想的能量能源,血清甘油i酯水平3mmol/L时应慎用.休克未获纠正或氧供不足情况下不宜应用。中链脂肪酸无需向蛋门转运,直接经门静脉吸收,对老年病人十分有益。脂肪乳剂的需要量1kg-d).提供所需热量的20%~30%,可持续18—20h输注。∞一3脂肪酸:基础推荐量为0.15g/(kg·d)。
4.4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的基础供给量为2—4g/kg,提供所需热量的50%~60%。我们既往的研究表明:小剂量果糖有益于老年外科病人的康复。
4.5水
老年病人水的基础需要量为25~30mL/(kg·d)。
4.6钠离子
老年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和11.3%.其中医源性原因占73.0%,主要原因是输液不当和其他药物的使用。Sunderam等从年龄配对、对照研究中发现:发生低钠血症的老年外科病人的病死率比对照组高2倍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总结年龄配对、对照研究发现:发生高钠血症的老年外科病人的病死率比对照组高7倍。临床治疗上,血浆钠离子浓度比正常值高10mmol/L时需补充4%体重的水分。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能引起老年外科病人的精神症状,而且恢复非常缓慢:
4.7钾离子
老年外科病人易发生药物性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诱发快速型心律紊乱。
4.8钙离子
老年人口服钙的最佳推荐量为mg/d。
4.9维生素
老年人维生素的需要量与正常成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外营养时可每天常规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各1支。
4.10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应持续补充微量元素制剞I周左右。
4.11生长激素
老年外科病人在接受低热量和适量的氮量后,可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小剂量生长激素,如:0.15
U/(kg·d),持续1周至10d。
五、老年外科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是老年外科病人的首选,除非有禁忌证。
5.1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1)经口摄食不能或不足,而具备胃肠道功能者。(2)禁忌经口摄食。(3)短肠综合征与TPN合用。(4)胃、肠瘘。(5)重症急性胰腺炎。(6)胃、肠道手术前营养补充。
5.2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1)糖尿病,症状明显,不能耐受高糖负荷者。(2)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3)上消化道血,严重腹腔炎症。(4)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
5.3肠内营养途径
(1)经口摄食。(2)管饲。如: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空肠管;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空肠造口术(PEJ);内镜胃、空肠造口术。
5.4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1)口服最为安全.若经口饮食达不到其需要量的50%则需要管饲。(2)鼻胃插管营养的优点在于胃的容量大,对营养液的渗透压不敏感,适用于各种营养配方;但长期使用病人多难以忍受,一般时间不超过4周,且有食物反流与吸入气管的危险。(3)对于神志障碍、会厌反射消失等可能误吸的老年病人,病情严重且估计肠内营养支持4周.则需考虑手术或内镜辅助下经皮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管饲滴注的方式可通过输液泵调节输注速度,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5.5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胃肠道对肠内营养有一个逐步适用和耐受的过程。一般第1天可用生理盐水mL或1/4的营养总需要量.营养液浓度可稀释1倍;第2天可增至1/2总需要量,第3天或第4天加至全量。开始输注速度宜慢.一般为20~50mL/h,以后每】2~24h增加20~30mL,最大速度为~mL/h。营养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7~C左右。(2)保持良好的喂养姿势和一定的活动量。
5.6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老年人肠内营养的监测包括胃肠道耐受性和营养代谢的监测、评价肠内营养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1)肠内营养制剂多选用平衡饮食,富含蛋向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脂肪,易于消化吸收的纤维饮食。(2)肠内营养(匀浆)时,高生物效价蛋白质(动物蛋白)应占供给量50%,提供生命过程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3)碳水化合物中单糖的比例应10%.选择不含乳糖的制剂。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10—20g。(4)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5)切忌白始白终使用同一种营养制剂。
大多数情况下,老年人围手术期需结合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鉴于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并存病多,营养支持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生命垂危的晚期肿瘤者是否行营养支持仍有不同意见.国内学者大多持否定意见。老年人营养支持的效果明显不如成年人,目前尚缺乏短期营养支持对老年外科病人临床终点疗效影响的报告。
作者:韦军民
作者单位:医院普外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