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饮食 >> 李奇霖银行不良分化始于2015金融界

李奇霖银行不良分化始于2015金融界

 

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s2uu5x3.html
来源:联讯麒麟堂1银行不良分化:始于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风险分类的资产从信贷扩展到所有金融资产,开始明确将逾期天数这种“硬标准”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其实这一办法的施行早有预兆,尤其是近年在中小行的检查中,多次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不良率高、拨备覆盖率低和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因此本次办法的施行规范银行资产质量的意图非常明显,但与此同时中小行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那么当前中小银行的资产状况、衡量标准和该办法实行后的监管压力有多大?一切要从年说起。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供给侧改革被首次提出,是基于我们的现实国情和经济需要而出台的。当时GDP持续回落,实际GDP在09年以后首次掉到7%以下,并且各地区之间也出现了分化,比如黑龙江和山西等省份,GDP累计同比转负,但是江苏、重庆等地却一路高涨到10%以上。详细剖析内部的根源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是旺盛的品质需求和粗狂的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总需求方面,国内居民的消费意识觉醒,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社零增长保持在10%以上,汽车销售累计同比4.5%,网络或实体的销售额增速保持30%以上。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供给却持续疲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滑,部分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后起动力不足,居民不得不纷纷想需求投向国外,日本的马桶盖、韩国的彩妆、澳大利亚的奶粉等纷纷被大量抢购,形成了空前壮观的“代购潮”。可见,国内的供给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主要是由于粗放式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造成的,所以政策开始提倡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去掉过剩产能,激发有效产能,提供高效供给。然而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部分企业要被“去掉”,上游供给侧的大型国企工业品涨价,中下游的民营小企业成本和利润都进一步受到挤压,再加上债务到期,“屋漏偏逢连阴雨”,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逾期甚至坏账也开始增多,而金融机构的资金仍然存在不少供给,于是就进一步集中到大企业中,出现了资金流向头部大企业的趋势,服务大企业的大行资产质量也获得了改善。由此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分化埋下伏笔。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中小银行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融资,不惜高成本举债,被限制的行业不能贷款?没关系,那就通过表外绕通道实现。而金融机构也愿意配合,为什么?因为此时随着货币市场基金的崛起,银行存款被大量分流,存款是银行的血液,没有存款银行的业务就是“无米之炊”,为了与货基竞争,银行纷纷采用理财的形式吸储,具体流程是大行将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购买中小行的同业存单或者同业理财,这些存单理财背后都是同业背书,占用资本少,收益高。中小行资金少,通过发存单和理财将吸收的钱通过层层嵌套,到手里的时候成本就被拉高了,可以达到5%或者6%以上,为了支撑高成本,中小行再拿去非银做通道、委外,投资民企的非标资产或者低等级债券等“重口味资产”。所以,尽管此时的大环境一般,但是民企还是能融到钱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发生了转变。16年开始金融防风险成为政策的主线,监管严查“制度套利”,“高成本负债+重口味资产配置”策略被打击,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迅速走低,提供重口味资产的中小企业融资受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分化,带来大行和中小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分化。年后半年,政策开始扶持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不良出现转机。随着全球经济不振,政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cs/16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