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
部分孩子在出生后家长会发现孩子身上有红色的斑痕,大多数家长都以为是会慢慢消退就没有去管它,这很可能就是鲜红斑痣了,其实这是血管的病变。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PWS)。是一类好发于头面部、四肢、躯干的先天性微静脉畸形。
该病常在出生时发病,一般不能自行消退。
初起表现为淡红或鲜红色大小不等的斑片,患儿哭闹时颜色加重。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10%-15%的发病者中伴有综合征表现,如Sturge-Weber综合征、Klipple-Trenaunay-Weber综合征。
临床上,根据皮损的病变情况通常将PWS分为6型:Ⅰ型:粉红;Ⅱ型:鲜红;Ⅲ型:深红;Ⅳ型:浅紫;Ⅴ型:深紫;Ⅵ型:深紫、增厚、结节。随年龄增长,病灶区血管直径、密度、深度逐渐增加,皮损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并可出现结节,创伤后易出血。也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首先年龄是影响PWS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小于6岁,治疗效果较好。因为儿童病变血管位置较浅、血管细小、扩张较轻。因此,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且效果明显好于年长儿童及成年人。
其次病变分型与疗效也有一定的相关性,Ⅰ-Ⅲ型病变治愈率较高,而Ⅳ型以上病变治疗次数增多,一般只能达到好转和改善。
第三病变部位与疗效的关系,不同部位的鲜红斑痣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疗效最好的病变部位是额颞部和耳后,其次是颈部、鼻背和腮颌部。五官受累及肢端受累时效果差。
PWS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植皮、冷冻、电灼、局部注射,但疗效有限、瘢痕形成常常限制了这些方法广泛使用。
名称:濮阳同济门诊部(皮肤科专业)
手机: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