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继发性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
1肾脏疾病特别是慢性肾炎晚期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可出现骨痛或骨折,均为骨质疏松所致。肾病病人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肾脏受损,肾功能下降。首先,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不能发挥维生素D的作用;其次,肾功能不良,既影响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大量钙从尿排出,又防碍磷的排泄,使血中钙和磷的比例失常;如果肾病病人用激素(皮质激素)治疗,本身也易诱发骨质疏松或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肾衰病人,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这类病人骨的正常代谢,尤其肾移植手术后为了防止排斥反应,大量应用皮质激素,最后导致股骨头坏死。2糖尿病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约有一半糖尿病的病人可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糖尿病病人有持续性高血糖,过多的血糖使其在体内与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的)的氨基结合产生的“晚期糖末终化产物”增多,影响构成骨组织胶原的合成和功能。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水平相对或绝对不足,同时又引起其他内分泌的紊乱,导致骨代谢不正常;糖尿病病人有一个症状就是尿多,这样会使尿钙排出增多,加速钙的丢失,使血钙降低,由此,机体又必须动员骨中的钙释入,因而造成骨质疏松。另外,因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种类受到限制,也会造成钙等营养素的缺乏。3慢性胃肠炎如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肠结核等,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有人曾对名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发现患病率男性为31.03%,女性为42.86%。这里还应提到的是做了部分胃次全切除术后的病人中,约有50%~70%发生骨质疏松或骨软化,一般发生在手术后3~10年内,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升高。4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慢性肝病,会严重地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慢性肝病诱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如前面讲过的肝脏是维生素D活化的场所之一,当患慢性肝病时,影响维生素D活化,不能发挥维生素D的作用;另一个原因就是肝脏病变时,胆汁酸盐合成和分泌障碍,食物中脂肪的吸收得不到胆肝的协助,脂肪吸收不良,体内未被吸收的脂肪与钙结合成为脂溶性维生素,它的吸收也有赖于脂肪帮助,脂肪吸收不好,也影响了维生素D吸收。可见,肝脏疾病既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又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内,主要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见于甲状旁腺瘤或慢性肾病继发甲旁亢,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动员骨内钙溶出,引起骨质疏松。6库欣综合征该病为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使小肠钙吸收减少,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使骨溶解加强。根据临床观察,库欣综合征并发骨质疏松可达73%~79%,其中有16%发生骨折。7闭经或卵巢切除闭经(我国妇女闭经年龄平均为49岁,如提前闭经甚至在40岁以下,为早闭经)或因子宫和卵巢疾病,行卵巢切除术的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雌激素降低,直接影响小肠钙的吸收功能。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不是食物中缺钙,而是钙吸收不良。YaYa医师简介薛智权,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老师,重点研究领域为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中药学、中医学。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