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哪些人容易出现痛经: 1.月经异常:初潮早或月经期长或经量多。 2.疾病因素:子宫发育异常,内分泌失调,妇科病。 3.特殊因素:母亲或姐妹有痛经。青少年及育龄期。 4.心理因素:精神状况,心情状态不良。 5.偶发痛经:身体劳累,受冷。饮食不规律不健康。 痛经的病因: 痛经的病因很多,有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子宫的过度收缩、子宫不正常收缩、妇科病、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及梨等生冷食物、经期剧烈运动、受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凉导致气血凝滞等。 痛经详细解析: (一)病因: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可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比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年龄是痛经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12)分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过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无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者。因为,近足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降低;产后,这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这种足月妊娠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但流产者无上述改变。 (13)另外,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吸烟者,痛经程度减轻。文化水平、体力活动与痛经无关。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痛经的症状月经前几个小时开始的下腹痉挛性疼痛(子宫的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从数小时至2-3天。严重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等。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痛经的检查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 其他检查:如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及早明确痛经之发病原因。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诊断
痛经的诊断诊断检查: 根据经期腹痛的症状,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需排除引起痛经的盆腔器质性病变,腹腔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 原发性痛经 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婚后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 继发性痛经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明确痛经是由何种妇科疾病引起。常见于育龄妇女,特别是30岁后的已婚妇女,其生殖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医院看医生,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除症状。 (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卵巢、子宫骰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等处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腺肌病 因为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痛经为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亦可有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一般约为2个月妊娠大小可有轻压痛。 (三)子宫肌瘤 痛经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经期可因刺激子宫收缩而发生痉挛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突起。 (四)慢性盆腔炎 下腹部疼痛和不育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或因月经诱发炎症急性发作,可引起腹痛加剧。患者多有不育及急性盆腔炎史盆腔检查子宫多为后位,活动度差,甚至完全固定 (五)生殖道畸形 在胚胎发育中一侧副中肾管可以发育良好,形成发育较好的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好形成残角或始基子宫,与对侧不贯通,也不通向体外始基子宫一般无宫腔,或有宫腔也缺乏子宫内膜;如果始基子宫有功能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出血则可因宫腔积血而引起痛经。患者多为少女 (六)宫内节育器 痛经亦可见于宫内安置节育器的妇女此类痛经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的,也可能是节育器刺激子宫肌肉的排异性收缩,导致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患者常有下腹部或腰骰部不适,经期症状加重,表现为痛经节育器的放置位置不当或过大也易引起子宫收缩,导致下腹疼痛及痛经。 (七)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本病是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器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盆腔坠胀、下腹部及腰能部疼痛,并常伴有月经过多白带增多及痛经。劳累、性交久坐、久立后或便秘时,症状往往加重有的患者还有乳房胀痛及膀胱、直肠刺激症状等。
痛经的治疗痛经如何快速止痛: 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酮洛芬是最快缓解经痛的措施,但不可长期使用。在腹部放置暖瓶,暖手袋,暖宝贴等保暖用品,放松情绪,松弛肌肉,也可以达到缓解经痛。适量的巧克力,生姜水,红糖水也有一定作用。 痛经吃什么药: 90%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可以通过短效口服避孕药缓解,适用于暂时无生育需求的原发性痛经。对于不想避孕或对口服避孕药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可以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布洛芬和酮洛芬(酮基布洛芬)起效快,最常用于痛经的治疗。硝苯地平预先服用或疼痛时舌下含服也有效。 痛经怎么治疗: 一般的痛经可通过热敷,止痛药处理。反复发作者,可以通过短效口服避孕药,前列腺素合成成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药使痛经减轻,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痛经。骶前神经节切除术,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上述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痛经患者,口服避孕药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中医药治疗
(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调经姐妹丸。 (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 中成药;痛经丸。 (3)湿热淤结:经前经期小腹灼痛而胀,拒按,或伴腰骶部胀坠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经来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祛淤止痛。 方药:丹皮、黄柏、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元胡各10克,生地、赤芍、莪术、败酱草、生苡仁各15克。 中成药:愈带丸。 (4)胞宫虚寒:经行小腹冷痛,连及腰骶,喜温喜按,经量少,质稀,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暖宫,调经止痛。 方药:吴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当归、赤药、丹皮、麦冬各15克,艾叶6克。 中成药:参茸鹿胎丸。
保健
痛经的保健一、护理 危害: 1、痛经只是子宫异常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子宫异常还会使阴道内表层细胞数和分泌液逐渐减少,引起阴道萎缩、干燥不适,产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悦感。60%的痛经女性,婚后易出现性欲底下、性能力差、性生活后盆腔酸涨感、子宫炎等症状,这直接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2、痛经女性气血失调,体内自由基异常活跃,其衰老年龄比正常女性总体提前5年。尤其是经期痛经女性总是面色灰暗、皮肤干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疮等面部问题的隐形祸首。 3、痛经与不孕的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观察,不孕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伴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痛经。 4、痛经是由子宫异常收缩、经血不畅、血液淤积引起的。 5、1/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临床观察证实,痛经是子宫气滞血淤和痰湿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如不予以及时治疗可诱发多种妇科疾病。 二、饮食 适宜食物 鸭肝,菠菜,苋菜(绿),胡萝卜,莲藕 忌吃食物 猪肉(肥),螃蟹,蛤蜊,牡蛎 1、痛经食疗方: 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韭汁红糖饮:鲜韭菜克,红糖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山楂酒:山楂干克,低度白酒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有健脾、通经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症。 山楂葵子红糖汤: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 月季花茶:夏秋季节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品。将其泡之代茶,每日饮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红花酒:红花克,低度酒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养血养肤,活血通经功能。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
该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相关的医生。
2、痛经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那么吃什么能缓解痛经呢?出现痛经后可以通过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饮酒和对证进行食物调理来缓解痛经。 1)适当饮酒 酒类能温阳通脉、行气散寒,适当地喝些米酒、曲酒、酒酿、红酒等,可以通经活络,扩张血管,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例如,将克红花在毫升白酒中泡一周,制作成红花酒,每天服用10毫升(可加少量红糖),可有温通经脉、活血之功效,适用于血瘀痛经者。 2)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有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和肌肉代谢的作用,其含量高的食物有谷胚、麦胚、蛋黄、豆、坚果、叶菜、香油等,我们应适当多吃些这类食物。 3)对证进行食物调理 根据痛经不同的证候表现,分别给予温通、化瘀、补虚的食品。寒凝气滞、形寒怕冷者,应吃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栗子、荔枝、红糖、生姜、小茴香、花椒、胡椒等。气滞血瘀者,应吃些通气化瘀的食物,如芹菜、荠菜、菠菜、香葱、香菜、空心菜、生姜、胡萝卜、橘子、橘皮、佛手、香蕉、苹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吃些补气、补血、补肾之品,如核桃仁、荔枝、桂圆、大枣、桑椹、枸杞子、山药、各种豆类等。 温馨提示:无论在经前或经后,我们都应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甘薯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以诱发痛经并增加疼痛感。 4)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并增加绿叶蔬菜,水果,也要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骨盆充血。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因为咸食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贮量增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现水肿、头痛等现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吃低盐食物,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3、痛经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浓茶、柿子--妨碍铁吸收 茶叶中含鞣酸,它特别喜欢与铁离子结合,大大妨碍身体对铁的吸收,这在经期可不是好现象。柿子也一样,柿子中的鞣酸一点不比茶叶中的少。 2)含咖啡因的饮料--刺激神经,加重疼痛 含有咖啡因,可刺激神经和心血管,让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或者导致经血过多,如咖啡、可乐、茶等经期应不喝或少喝。而温热的白开水是最安全、最舒服的选择。 3)碳酸饮料--影响营养摄入,降低身体抵抗力 有的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同样会妨碍铁的吸收。而碳酸氢钠遇到胃液后会发生中和反应,月经期间本来就食欲不振,如果影响饮食营养摄入,缺乏抵抗力,痛经会更嚣张。 4、啤酒、过量白酒mdash;影响经期的整体状态 酒精与B族维生素格格不入,身体缺乏B族维生素,会严重影响经期身体的整体状态。葡萄酒味辛甘性温,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可适当少喝一点。 5)奶酪类甜品mdash;影响镁的吸收 芝士、黄油、奶油、酵母乳等甜食,最大问题是会影响到身体对镁的吸收,而痛经与体内缺镁也有关,镁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兴奋,镁缺乏可直接导致情绪紧张。 6)寒性海鲜--寒性食品,加重痛经 海鲜中的螃蟹和贝类都为寒性食物,如果你本就体寒,切忌不要在经期吃这些海鲜,以免加重经痛。
痛经的并发症并发不孕症等。
当归—川芎
当归性温,味辛、甘,归肝、心、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中医认为:“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并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
两药配伍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使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治虚实夹杂血瘀兼有气滞之痛经。
丹参—桃仁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安神之功。
桃仁性平,味甘、苦,归心、肝、大肠经。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痛经实证者,无论气滞、寒凝或湿热均有瘀血内阻之证。
两药配伍祛瘀止痛,润肠通利,养血安神。治疗经来腹痛拒按、块下痛减、大便难解,或夜眠不安瘀滞胞宫之痛经。
乌药—元胡
乌药性温,味辛,归肺、脾、肾、膀胱经。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
元胡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元胡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开宝本草》曰元胡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
二药配伍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疗月经来潮前或经来之初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得热痛减之气血郁滞,寒凝血瘀之痛经。
桂枝—吴茱萸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肺、心、膀胱经。有温经通脉、通阳化气之功。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之功。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等。《药性论》记载:吴茱萸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
二药配伍温经通阳,散寒止痛,温中燥湿。用于阳气不足,胞宫寒冷见经来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四肢冰凉、呕逆吞酸、大便稀溏之痛经。
干姜—法半夏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法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两药配伍加强其温中散寒、和中调胃、降逆止呕之功。治疗经来小腹冷痛,伴恶心欲吐,或呕吐清涎,胃脘痞满,纳谷不香之痛经。
鳖甲—鸡内金
鳖甲性寒,味咸,归肝、肾经。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
鸡内金性平,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治痃癖癥瘕,通经闭。”
二药配伍软坚散结,化坚消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结节包块者,并见食后腹胀、手心烦热之痛经。
三棱—莪术
三棱性平,味苦、辛,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
莪术性温,味苦、辛,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
两药功效虽相同,均为破血行气之品,但三棱偏入血分,莪术偏入气分,两药相须为用,治疗气滞血瘀,或形成癥瘕积聚,或伴食积脘腹胀痛之痛经。
姜黄—细辛
姜黄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既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又能散风寒湿邪,行肢臂而除痹痛。
细辛性温,味辛,归肺、肾、心经。芳香走窜,通彻表里上下,散寒力胜。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姜黄善于通经止痛,细辛善于散寒温通,二药配伍活血通经止痛,又温散寒邪止痛,治疗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或绞痛难忍,经黯有块,畏寒肢冷,常伴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等血瘀气滞、寒邪阻滞之痛经。
白芍—甘草
白芍性微寒,味苦、甘、酸,归肝、脾经。功能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等症。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
两药相配即白芍甘草汤,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治疗冲任血虚、胞宫失于濡养所致之痛经。
阿胶—枸杞
阿胶性平,味甘,质地滋润,归肺、脾、肾经。为滋阴补血、润燥止血之要药。
枸杞性平,味甘,质地滋润,归肝、肾经。为滋补肝肾、养血补精、明目之要药。
两药配伍滋阴养血,补养肝肾,治疗肝肾阴亏,精血不足之虚性痛经。常伴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眼睛干涩、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软等症。
黄芪—当归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
二药配伍即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治疗气血亏虚所致之痛经。常伴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等症。
小茴—香附
小茴香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三焦经。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
两药合用,散寒行气,调肝止痛,对常感胸胁胀满、嗳气频作、肝胃不和之气滞寒凝痛经效果较佳。
海藻—昆布
海藻性寒,味咸,归肝、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
昆布性寒,味咸,归肝、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
两药功用相同,相须为用,加强消痰散结、化瘀软坚之力。治疗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所致之痛经。
穿山甲—瓦楞壳
穿山甲性微寒,味咸,归肝、胃经。有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
瓦楞壳性平,味咸,归肺、胃、肝经。有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之功。
两药配伍,活血消癥,软坚散结,化瘀止痛。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等之痛经。
滇御颜---祛斑、祛痘针对痤疮、痘印、痘坑
红血丝等肌肤问题设置个性化护理疗程
针对顾客肌肤“私人订制”整合护理方案
并选配专业肌肤护理产品
一站式解决顾客所有肌肤问题
完全满足顾客护理需求
云南荣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