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同事、闺蜜的聊天中,我发现好多宝宝都不愿意嚼食物,特别是肉肉或是稍微硬一点的食物,嚼一嚼发现嚼不动就直接吐出来了;有的宝宝还生吞进去,不仅危险,还影响消化。
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留言,发现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困扰:
其实,宝宝不会咀嚼这个问题,在辅食添加过程中非常常见!我们在一味注重辅食营养时,却忽视了教宝宝学习咀嚼辅食。
咀嚼能力非天生
辅食期要及时锻炼
吸吮是孩子先天带来的本能,但咀嚼虽说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却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在宝宝长牙了、能啃食物后,才需要TA后天学习的一种能力。
有的宝妈会问:宝宝不是早晚都能学会咀嚼吗?TA以后学会咀嚼了不就好了,一定要在辅食期锻炼吗?
当然需要!医生说:我们时常会遇到有家长带着2~3岁的宝宝来就诊,原因是吃瘦肉、青菜等食物时经常吐渣,甚至呕吐;平时,肉要打成碎末、蔬菜水果要打成汁才吃的进去。这都是宝宝从小没及时学会咀嚼所致。
辅食越细软
宝宝越不会咀嚼
很多妈妈认为1岁内宝宝都很小,辅食越软、越细就越好。那你这么做,可就真的把孩子耽误了。
辅食并不是越细软越好!
宝宝吃辅食的时间,正是口腔敏感期。这时候的宝宝什么都爱往嘴里放,用嘴去感受软的硬的冷的热的,最好通过食物性状的变化来满足宝宝的需求,让TA经常吃到“有嚼头的食物”。
宝宝不会咀嚼的
3大危害!
宝宝没有机会接触较干或较硬的食物,咀嚼能力肯定会受影响,而且会给宝宝造成更大的危害:
1、咀嚼肌发育不良,甚至耽误说话
宝宝经常吃细软食物,TA不用费力咀嚼,咀嚼肌得不到锻炼,会引起咀嚼肌发育不良。
而且如果宝宝口腔肌肉如果没得到充分锻炼,还会造成吐字不清、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2、影响宝宝牙齿的发育
宝宝在咀嚼时不用力,减弱了对颌骨的刺激,以致颌骨和牙弓不能得到充分发育。但随着年龄增长,牙齿仍在持续生长,颌骨发育慢,牙齿相对生长得快,就会出现牙齿错位、拥挤、排列不齐及其他类型的牙颌畸形和颜面畸形。
3、影响消化吸收,进而肠胃功能受损
宝宝的咀嚼动作少,唾液分泌就会减少,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等。
另外,如果宝宝吃进去的食物缺乏咀嚼,直接进入了胃肠道,就会加重胃肠负担,久而久之会造成胃炎等疾病。
什么时候开始
锻炼咀嚼能力?
一般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就要进行咀嚼训练了,但要根据宝宝消化道和牙齿的生长情况来定。
辅食添加初期,宝宝还只能吃米粉、肉泥和菜泥,TA才刚刚学会吞咽;即使宝宝长了牙,也不能跳过糊状食物,提前过渡到颗粒状或块状食物,因为宝宝的舌头和面部肌肉能力还没发育完善,做不了咀嚼的动作。
真正的咀嚼训练,最好等到宝宝完全适应了辅食,也就是在添加辅食1个月以后,再逐渐尝试。
不同月龄的宝宝
如何锻炼咀嚼能力
辅食应该遵循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月龄,应该这样锻炼咀嚼能力:
●7-9个月舌碾期
这时很多的宝宝已经长出2-4颗牙了,宝宝会尝试用牙床的辅助来进行咀嚼食物的动作,而且TA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进食欲望,比如看到别人在吃东西,会做出想要尝一尝的表情。
你应该这样做:多给宝宝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刺激宝宝的口腔,让TA尝试用自己的舌头和牙床碾碎糊状的食物。
推荐吃什么样的食物?
辅食的形状更粗糙或更浓稠一些,食物的性状最好是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如菜碎、肉粒、较粗的果泥、水果条、粗粮粥和米粥等。
●10-12个月咀嚼期
这时宝宝已经长出4-6颗牙了,咀嚼能力和口腔动作更加协调,最好先让宝宝尝试先咬碎食物或咬断食物,再进行简单的咀嚼动作。这个阶段开始,宝宝能否学会好好的咀嚼食物,也关系到牙齿的发育。
你应该这样做:宝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夸张的表演咀嚼食物的动作,让TA看清楚妈妈是怎样嚼碎食物的,这样可以训练宝宝下颚骨一闭一合的能力。
推荐吃什么样的食物?
这时,给宝宝吃的食物形状可以是丁状、小块状和小条状,比如胡萝卜丁、苹果丁、土豆块、自制地瓜干、黄瓜条、培根条、软米饭、小蛋糕、菜饼、肉饼、肉末、蔬菜块等,用来磨牙龈、减轻出牙的痛苦,还能锻炼咀嚼能力。
●12个月及以上适应期
12个月以上的宝宝,吃的食物已经趋于大人了,你可以给TA提供多准备一些长条的水果、煮过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饼干,让宝宝习惯吃固体食物和充分咀嚼食物,还能训练宝宝舌头的灵活性。
你应该这样做:宝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给TA准备一些紫菜或小饼干,把食物分成小片。然后放置在口腔的不同位置,例如上唇、下唇、上颚等,让孩子用舌头去取到食物。
最后提醒下宝妈,在训练宝宝学习咀嚼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非常排斥的情况,这时宝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责TA,也不要因为宝宝吃饭弄得脏兮兮的就制止!否则宝宝也会出现“逆反心理”哟。
想要在众多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