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识 >> 密训预习2断脐断不好,后患又无穷

密训预习2断脐断不好,后患又无穷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细致精微的观察与体验。格物致知,而不是盲目地用几个小白鼠、猕猴、大猩猩做做动物实验,积累几年数据,再找志愿健康人士,做三年临床,就匆匆下定论的。

中国人的格物来自于内证,中国人的致知,源自穷物理、极阴阳之探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是天人合一的终极验证,才有了道医、中医之传承。

然,传承不利,也是道医中医真意不传的根源。内证,对于从小不练功,只懂得做题考试的中国孩子而言,经脉闭塞、气血不通、五官无感是常态,现代人的生活状态造就了现代羸弱的体质,根本格不了物,尝不得草,对实相之外的“炁”无从感知,也就无法获得“内证”。

无内证者,不是医。

所以才有动口抬手便错的吾等不孝之辈。

(自彭奕竣《医学之钥》)

断脐

断脐乃为婴儿脱离母体,个体自行营生的第一步,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尽相同。

医宗金鉴儿科断脐篇:婴儿初生,脐带剪断即用火器烙之(消毒作用),当以六寸为度(古尺六寸约为今尺之三寸半余),不可过于短长,短则伤脏,长则损迹又用烙脐饼子安灸脐上,以防风邪外入,用软绢新棉封裹之,以避尿湿风邪。

因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悉遵前法,则水湿风冷之气不致入于脐中。

孩子出生,肚脐约五至七天脱落,自剪刀口至脐,每日干燥一寸气往内收,气收至脐,每日一寸刚好脐脱约为六寸。

今妇产科剪脐带皆仅一公分半至两公分(仅为“三寸半”之半),至使小婴儿十有五、六肚脐凸出,甚至腹胀气、脐痛、日夜啼哭、或抽筋挛急、撮口,中医谓“脐风”“脐凸”,西医谓脐疝气。民间俗称“水肚脐”。大家可在一岁内的小孩肚脐从下往上轻按,会叽哩咕噜或凸出如龙眼核似的。

许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一到晚上就哭(俗称百日关——要百日过后始不哭)。因夜晚属阴,阴气盛就肚子痛而哭,一哭肚脐就突出,皆因肚脐剪太短或处理肚脐不当所造成。

夜晚啼哭的婴儿用蝉蜕散(勾陈,蝉蜕、通草、防风、僵蚕、荆芥或加全蝎、支子),消风散或贴脐方即可迅速痊愈,而夜晚不再啼哭,年轻的父母,晚上亦可安心睡觉。

老产婆接生的婴儿与现代医学教育出来接生的小孩,一看肚脐便可分晓,风寒湿之气从肚脐侵入三阴经,致许多小孩大便如羊粪一粒一粒,便秘排便困难,皆因剪脐太短,风寒自肚脐入肠中,致肠无力蠕动所致,甚至大便下血,中医谓“肠风便血”,今日有多少年轻的父母,为孩子的便秘所困呢?肠子不能蠕动即气行无力——肺与大肠相为表里,遇感冒时,气行不顺,风寒外蔽孩子即易抽筋、搐搦……皆因肚脐剪太短容易受风所造成,却令味全AGU奶粉磷钙不平衡之说,蒙了不白之冤,恶人先告状,现代医学惹的祸,却把责任推给销路最大的厂商来挑。

为什么会生病?

生病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的,因此恢复健康、治疗痊愈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本能,故每一个人都应是医师,每一个人都是医学权威,自己的健康靠自己来获得,而不能依赖别人也。

生病要治疗痊愈,首当了解生病的原因,解除生病的原因,则身体自己就有治病的能力,而获得健康。中医学将生病的原因归类为三:

(一)外因

气候的变化,身体对气候风、暑、寒、湿、燥、火六气所产生不能适应的病变,气候变化失调,起居失常,是为外感之病称外因。

(二)内因

心理、情绪的变化,身体因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欲而致身体不调,产生的病变,是为七情内伤所生之病称内因。

(三)不内外因

1、伤食:对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臊、焦、香、腥、腐五臭对人体饮食失调所致之疾病

2、外伤:刀斧、跌打损伤、火荡伤、车祸等。

任何疾病皆脱不了此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而生病,是称为疾病三因。而内因或时兼外因,外因亦时兼内因,或三因单独发生,或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者杂合而至,对身体、心理产生不适应的证状是为生病今日空气的污染,化学药物的伤害等任何疾病的发生,亦不出此疾病的三个原因。

各地方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不同,春夏秋冬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亦不同,各地方的饮食、环境不同,所生的病亦不相同,甚至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其治疗方法,用药亦会有所不同。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及病灶与疾病的发作过程,到病情的痊愈,有因必有果,如今为什么会有许多全国、全世界都一样且原因不明的疾病,在困扰着、残害人类的健康,为什么呢?

大家若能细读本书,以中医的医学对疾病来了解,则天下并无不治之症,全国、全世界都一样,任何疾病都离不开此疾病的三因,今日各种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癌症、爱滋病等任何不治之恶疾,皆是因为疾病三因之治疗不当,受治疗药物伤害而产生之疾病的变化后产生的症状,了解中国医学的经络病变、六经传变,则任何不治的恶疾,都能迎刃而解,恢复健康,让我们来揭开科学的真谛吧!

为什么会感冒?什么叫做感冒?

日光、空气和清水三要素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此三要素的变化产生对生理不适应的变化,就是生病的主因之一。

日光、空气和清水即水、火、风产生气温的变化,为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名为五行。

孔子家语五帝第二十四,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天之五行——丹、龄、苍、素、元为五气,经化十天干气,降于地而成寒、暑、燥、湿、风,经云:“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即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火)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藏于常人之五脏,蕴其精华,上华于面。

素问:“五脏候在五官,眼耳口鼻舌也,五行递相负载,休(衰)王(旺)相生,生成万物,运用不休,故云行也。”即五脏(肝心脾肺肾)互相协调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稳定的相生相克变化是否调和,在眼耳口鼻舌可以诊断得知也。

春秋繁灵云:天地之气,列为五行,夫五行者行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人自出生始,用鼻子呼吸,皮肤的毛孔亦在呼吸。经云:肺气通于鼻,又云:肺主皮毛,即肺由鼻孔及皮肤的呼吸作用是相同的。

鼻孔、皮肤呼吸空气的作用,乃五脏在运行五气,即人体气的上升(火)、下降(水)、收缩(金)、扩张(木)及稳定(土)的作用,由五脏风气入肝,燥气入肺,湿气入脾,寒气入肾,暑(火)气入心运行调理产生。

婴儿在母亲体内,以脐带为向母亲获取营养及空气的工具,肚脐的呼吸称为胎息(肚脐是胎儿生命的根源,故道家称之为胎元),以调理五气,是为先天呼吸,其时肺的气泡像降落伞般折合着,肺的呼吸仍为腺体(气、电流)的呼吸作用。

出了母体,剪断脐带,空气从鼻子进入,肺气泡像降落伞被空气撑开以作呼吸的作用,是为后天呼吸。

后天呼吸是为五脏操作“气”的开始,金(气)的收缩作用,肺使空气进入体内,藉心脏(心与肾同属少阴经)跳动的伸张,与收缩压力,将空气送达丹田(肚脐),使后天呼吸接续胎息的先天呼吸,作体内(内脏)外(皮肤),经络空气的交换,以加强肺后天的呼吸作用。事实:呼吸空气并非呼吸到肺,而是到丹田。

大家可以细细体会,我们的呼吸,早上十二个小时,空气是从左鼻腔进入绕肚脐而从右鼻腔呼出,下午十二个小时的呼吸,空气是从右鼻腔进入,经绕肚脐而从左鼻腔呼出。道家称此呼吸为“调青龙,伏白虎”。若静坐入静时,我们可以看见左边的气(电流)呼吸是青蓝色的——青龙肝(木)。右边的气是白色的——白虎肺(金)之作用不同。

婴儿的后天呼吸接续先天呼吸,乃在婴儿头顶跳动的囟门完全愈合后(胸腺为先后天呼吸的交换器,即胸腺完全消失后),始达成先后天呼吸接续的任务。是以婴儿必须在头顶囟门穴愈合后,肚脐才停止胎息的作用,故剪脐带对婴儿一生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婴儿出生时的哭声,并非婴儿在哭,乃肺受空气像降落伞受空气膨胀撑开所产生的声音。

若婴儿出生时不哭,是肺泡无法撑开承受空气,而立刻发生危险,此时将孩子倒提,打击刺激脚底涌泉穴,因涌泉穴为肾经井木穴,至阴之所出,阴极生阳,真阳生则肾与心皆为少阴之气通于咽喉,喉开则气能入肺而复生。

后天呼吸为空气受日光和清水的作用,空气受寒热致上升、下降、扩张、收缩及稳定五脏的调理作用。即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作用,五脏能调理均衡,则百病不生。

婴儿出生,脏腑极弱,五脏调理五气尚未能完全适应,此不适应的证状就是感受五气调适不当所生而名为“感冒”,故感冒称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热是为五脏未能将风、暑、湿、燥、寒调适恰当所生。

回想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有几个鼻子不是挂着两条白狗(鼻涕),因小孩从脱离母体到呼吸空气,肺由先天腺体(气—电)的呼吸(胎息)转为对空气的后天呼吸,因小孩的五脏六腑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完全调适空气(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鼻孔内、喉咙中常有空气中的水份凝结成鼻涕、痰,并非鼻子、喉咙的发炎——急、慢性的发炎,中医以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以治疗鼻涕、痰,更补气来补助肺的发育,长大后,五脏发育完全,能调适五气,自然不再流鼻涕、感冒等。

五脏调理五气的上升、下降、收缩、扩张、稳定的作用失调,因不协调所冒出来的证状称感冒,即五气风、暑、寒、湿、燥火在身体冒出来的症状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火(发炎),为气的上升,可以消炎而痊愈,其余百分之八十不可以消炎,是为今日医学治感冒,不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而犯滔天大祸,残害病患者之原因。

(十一)孩子为什么会感冒老治不好呢?

(一)什么是过敏?为什么会过敏呢?

孩子天天都在流鼻涕、喉咙发炎、打喷嚏、咳嗽、发烧、眼睛痒痒的………喷嚏打不完………是过敏吗?是鼻窦炎吗?是鼻子急性、慢性的发炎吗?为什么会过敏?什么是过敏原?为什么会鼻窦炎?什么是鼻子的急、慢性的发炎?一大堆、一连串的问题,许多的病,久治不好,甚至越治越严重,使年轻的父母疲于奔命,欲哭无泪为什么?怎么办呢?大众对感冒的害怕甚于蛇蝎之危害,为什么呢?

现代医学称感冒流鼻涕、喉咙痛、打喷嚏、咳嗽、发烧………为感染(发炎),是细菌、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的急性发炎、慢性发炎从头到脚都是发炎,用抗生素杀菌、消炎、医疗科技的进步,医疗品质的提升,为什么有些孩子的病菌、病毒怎么杀,怎么消都杀不完,也消不灭呢?甚至病菌越来越顽固,病毒越来越毒呢?为什么?

鼻子、气管、皮肤为我们身体五气风、暑、寒、湿、燥火进出的道路,此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是为五脏调理运用的,五脏对五气调理不适所产生的证状称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热即是感冒。

淋了雨感冒了——伤湿,吹了风感冒了——伤风,晒太阳感冒了——热感冒伤暑或暑风,穿少了,睡觉不盖被,冷气吹多了,洗澡玩水着凉了——伤风、伤寒,感冒再感冒,热也感冒,冷也感冒为什么呢?

冬天的感冒多为伤寒,夏天的感冒多为伤暑、伤风,感冒皆为五脏无法调理气温的变化,所产生的证状是为“表症”。冬天呼吸时,我们可以看到口鼻中冒出白茫茫的水气是热热的,夏天或运动后的流汗也是热热的,此呼吸热热的水气或汗水,暨空气中蕴含着风、暑、湿、燥、寒之水气,如五脏不能调节湿气,则此湿气凝结在鼻子是为鼻涕;凝结在喉咙是为痰;凝结在皮肤是为发烧,凝结在肺是为痰或肺积水;凝结在鼻咽是为鼻咽癌;凝结在心下(胃口)是为尿毒症。凝结在鼻涕、痰有风痰、热(火)痰、寒痰、湿痰、虚痰之别,凝结在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病名,皆湿受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或饮食或治疗不当,对湿(痰)所产生的变化,故治痰当分辨何种痰而施治,更要分别是何部位——是何经络而施治。

鼻子、喉咙等有鼻涕、痰………等感冒时,有风、暑、寒、湿、燥火、虚……之别,并非鼻子、喉咙、肺(包括气管、支气管)的急性发炎,慢性发炎……中医称“火气”或“热气”,西医没有“火”而将“火”字加上一个“火”而称“炎”,火、热有风热—风火(肝火——肝炎),暑热(心火——心包炎),湿热(脾胃火、肠火——肠胃炎),燥火(肺火——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虚热(虚火、肾火——肾炎)肾属水不可能发炎,而以相火——水中之火代之。

火为气的上升,火在五气风暑寒湿燥火只占了五分之一,即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感冒是发炎,可以消炎而被治疗痊愈,其它感冒为气的下降(寒)、扩张(风)、收缩(燥)、稳定(湿),皆非气的上升而不可消炎,消炎不能痊愈,反致身体受害。

常见喉咙痛的病患,怎么消炎也无法把喉咙痛治好,即因喉咙痛的毛病——只有五分之一是发炎,消炎即可痊愈,其余五分之四皆非发炎而被误为急性的发炎、慢性的发炎致无法痊愈,即有百分之八十的病患反受药物消炎之害,故治疗时不可一味的降火气——消炎。许多病患(小孩)医院长期使用“美国仙丹”治喉咙痛而成月亮脸、水牛肩,这是什么科学呢?

心属火,肺属金(金如锅子),心与肺的作用,如火煮锅子使水加热,分分秒秒从鼻子进入肺的空气中所含的水份,凝结成鼻涕、痰,乃心之火力衰弱,无力将锅(肺金)内的水份加热成水蒸气(或汗)排出体外,鼻涕、痰乃为湿(水气)的凝结,并非鼻子、喉咙、肺(气管、支气管)的发炎,甚至许多喉中有白痰、黄痰而被耳鼻喉科骗为长脓,而强力消炎。

火气为什么会越消越大呢?非发炎而消炎(降火气),因消炎即伤心(火)气,心属火,火越弱心越弱,越无法将肺(金)水气蒸发,水湿越凝结在鼻子、喉咙。恶性循环,火越弱,鼻涕、痰愈凝结,越被消炎则水气越容易凝结。

心、肺因消炎致衰弱,越衰弱就越无法处理自鼻子进入的空气,以调和五脏。今日医学不分风、暑、寒、湿、燥、火的感冒,从头到脚的生病都是感染——急性的发炎、慢性的发炎而消炎——降火气。乃为今日孩子天天感冒治不好的主因。

治感冒当分伤风、伤寒、伤暑、伤湿、伤燥(火,火即发炎),用药当分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消炎,润燥以达恢复健康。

吹了风就喉咙痒痒的想咳,吹了冷气亦喉咙痒痒的想咳,早上起床就喷嚏打不停,鼻水流不停………常感冒者,并非什么过敏,乃因被消炎过度,致心肝脾肺肾五脏无力调理五气,当补气(肺)强心,以加强五脏调理五气的功能。

心火有力将肺金的水气加热成水蒸气(或汗)排出,则不再感冒,过敏之症状不再发生,消炎只会造成五脏的衰弱,孩子怎能有恢复健康的一天呢?

了解中医的医学,鼻子、喉咙只是风、暑、湿、燥、寒之气进出的道路,故耳鼻喉科在(中)医学上应该是不能成立一科的,但今日耳鼻喉科的生意,却是最忙碌的一科,稚弱孩子,长期鼻子、喉咙被吸痰、吸鼻涕,致鼻黏膜,喉咙受伤害,更难适应气候的变化,更容易感冒,为使大众能有正确的医疗观念,当有正确诊断始能竟其功:

1、以时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身体十二经络,配合每天十二个时辰运行,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将其编成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巳脾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我们可以看出某个时辰发病,即某经络脏腑在某时辰不能适时达成其经络之任务,即为该经络之疾病如早上打喷嚏即寅卯辰巳时辰即为脾、肺气虚,而不是鼻子的发炎,当补气祛风即可痊愈,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加附子、川白芷、防风、口苦加龙胆草。

晚上气喘发作即申酉戌亥为肾、心包虚,肾虚当补肾,或补肺金生肾水,或补心阳温肾,气喘即可痊愈,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加鹿茸、冬虫、川贝等补气、温肾气喘即愈而不再发作。

有些小孩天未亮即咳嗽,是为气虚咳或晚上一、两点咳即为肝胆受风生痰当补肺温肾化痰用十四味建中汤之类,若用西药气管扩张剂止咳,长期使用,造成气管,支气管的弹性疲乏,日久则成气喘,后患无穷。

2、以气温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天气热即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气喘是为热咳、热喘、瘀(伤)血咳嗽喘。当禁吃燥热食物,治疗用龙胆泻肝汤加消风散,或清暑益气汤加祛风药或散瘀血药即愈。

下雨时、天气冷即咳嗽、气喘、流鼻涕是虚、寒、湿之喘咳、以散寒、温阳、禁食冰凉汽水、冰果汁饮料食物,此类病患皆为外感风寒被消炎而体虚,致风寒之邪内陷,治疗用小青龙汤,麻黄汤之类,并温补肺、肾,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加麻黄、桂枝、附子、白果等,即可痊愈。

3、以心理诊断、治疗疾病

考试快到了,因紧张、情绪不佳、疲劳时即鼻塞,流鼻涕(水),咳嗽、气喘发作,皆为心虚,体力不济,是为虚咳、虚喘,以归脾汤,天王补心丹之类,皆可痊愈。

喷嚏、流鼻涕、咳嗽、气喘当诊断身体的虚、实、寒热、外感、内伤以调治之,病轻因体力仍强健,病重因体力衰弱,以补虚为主,治病为辅,日久病皆可痊愈,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但今日的医学皆以“过敏”,而不查出病因,以对症治疗来敷衍病患,致病患受病缠身一辈子。

寒、热、虚、实或单独而至,或杂合而至,治疗当分清以温、清、补、泻,则天下并没有治不好的感冒、气喘之病,更没有什么“过敏”之病。

(二)中医、西医对感冒的不同分别

中医的感冒分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热,或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合并而至,或兼伤食的感冒或兼忧思伤脾的体虚……等。

伤风、伤寒、伤暑、湿、热的感冒对十二经络产生寒热虚实不同的证状,中医称为经络病变,各经络因伤风、伤寒而称为少阳并阳明并太阳病……少阴病……或太阳、阳明合病……称二阳合病……伤风、伤寒………等感冒之疾病,又因饮食、情绪、治疗不当………等,证状由此一经络转移到另一经络称六经传变。

经络病变、六经传变乃将疾病的正并变并疾病的前因、后果作一系统的整理,而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在伤寒论,温病条辨书中,对外感的治疗方法,皆有序可循作千古不变的治疗原则,以为恢复健康的圭臬。

西医的感冒分为A、A、B、B型又分为泰国型、四川型、西伯利亚型………感冒,说有二百多种病毒,时时都要培养病毒,等病毒培养出来,知道是什么型的,则这个感冒的流行早因天气的转变而消失了,大家都恢复健康了,却又说是预防(推销)成功而消灭病毒了。

如登革热的发生,专家、学者大声呼吁预防,却越预防越扩大,台风来了,专家呼吁大家注意,登革热病毒会随着台风、水患流散而扩大疫情,但当台风、大水过后登革热却消声匿迹了,病毒、疫情没有随着台风、水患而扩大、蔓延,专家权威却又得意洋洋说是预防成功了,或说病毒被台风、大雨水冲走了。根本就不懂天气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病变的来龙去脉,只知浪费我们的税金。

台湾北部没有埃及斑蚊、白线斑蚊吗?却没有登革热的流行,乃因气候的变化,不会产生此病的流行也。

农历三、四月、八、九月天气由寒转热,由热转寒,乃为身体调整气候变化,而产生不适的证状,乃为感冒流行的时节。

昔日天天都在推销A、A、B、B,是否A、A、B、B感冒病毒已消失了呢?乃今日小儿科天天都客满,不须再予推销(预防)了。

根据报导证实感冒有两百多种,还有许多新的感冒待研究,就像癌细胞已发现二百五十种以上,若了解此两百多种感冒,两百多种癌细胞,只不过是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进入人体不同经络,不同脏腑所出现的不同证状罢了。

了解中医的经络病变,脏象学说及疾病的六经传变,则两百多种的感冒,两百多种的癌细胞之医学理论、学说,实荒谬得令人气结。

不分风暑寒湿燥火气候对人体适应的变化,不理鼻子、气管只是空气(五气)进出的道路,一味以鼻子,喉咙的急慢性发炎、过敏而施医,药物伤害身体所产生的后患,严重的损害了国人的健康,孩子天天都在感冒,年轻的父母,天天都在为孩子的健康而精疲力竭,小儿科、大医院天天都在人满为患,这是什么科学呢?

发烧的原因

今日大众的观念,发烧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或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而造成发烧。以中医的医学而论,这完全是错误的,因其错误的医疗、药物的伤害,乃造成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等医疗错误的不良后果,为什么呢?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

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

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凈,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6、药物中毒:

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

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9、妇女坐月子感冒:

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月内风”,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10、不明原因的发烧:

医师自己不懂,或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或不会治的发烧,今日皆称不明原因的发烧,万般皆有因,何以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呢?

(二)发烧的辨证――发烧会使脑子烧坏吗?脑炎、脑膜炎是如何发生的?

今日年轻的父母,不容孩子鼻孔有一点鼻涕,见到发烧便惊慌失措,怕脑子烧坏了,且医生告诉年轻的父母,发烧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的,致控制体温的脑中枢神经失控所造成,没有病菌的侵入是不会发烧的,发烧会并发成脑炎、脑膜炎——造成耳聋、眼睛看不见等脑烧坏的现象,年轻的父母成天为孩子的一点点毛病而胆颤心惊,事实:造成脑烧坏的真正原因何在呢?

感冒时,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所蔽塞——发烧只是在我们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无法排汗散热,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未进入体内。若细菌、病毒侵入体内,中医谓之里证,反而不会发烧。

一般感冒发烧,只要使汗流出,毛孔能散热,发烧即退,病就痊愈,诊断之要乃在于发烧是因风、暑、寒、湿、燥火何气所伤,及风、暑、寒、湿、燥火伤何经络,才能适当的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润燥以达治病痊愈的目的。

在伤寒论中对伤寒、伤风及其误治所引起的经络病变,有极详尽的阐释及发挥。在温病条辨对伤暑、湿、燥及其病变亦有淋漓尽致的阐释,以补伤寒论对五气所伤致病阐释之不足。

伤风、寒、暑、湿、燥如何辨呢?略述如后:

经曰:人之伤寒,则为病热(发烧),寒初中人必先在表,即足太阳(膀胱)寒水之经,太阳为诸阳主气,乃一身纲维,本经之脉,起目眦、上脑下项、循肩、挟背、抵腰、行于身后,故所过之处无不痛也。

恶寒者,虽无风而恶寒,恶风者,当风而始恶之,故恶寒必兼恶风、恶寒。

风寒有阴阳之分,恶风惟属阳经,故三阴经无恶风之证,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也。

原病式曰:身热恶寒,热在表也,热在表而浅,邪畏正,故病热而反恶寒,或言为寒在表及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者,误也。

凡人之伤风、暑、湿,皆有汗,惟伤寒独不出汗,寒能涩血,又表实也,气上逆故喘,邪在表故脉福伤寒脉紧而伤风脉缓者,寒劲急而风缓散也。

喻嘉言曰:冬伤寒、春伤温、夏秋伤暑、湿、热,此四时正病也,然夏秋亦有伤寒,冬春亦有伤暑、湿、热,乃四时之客病冬春正病——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

夏秋正病——有汗为伤暑湿热、无汗仍为伤寒。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风胜则动,热胜则肿(发炎),燥胜则干(口干渴),寒胜则浮(元神虚孚、头晕),湿胜则濡泄。故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由上可知,感冒发烧分属伤风、伤寒、伤暑、湿、热、燥火等,病仅在肌肤、表皮,并未进入体内脏腑,故内脏腑,及脑并未生病,却被消炎伤心肾,再受点滴液或冰枕,冰袋将在表之风暑湿热寒之邪引入内脏。

心、肾同属少阴经,因消炎而受伤害,而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风暑湿燥寒外感风邪被引入心、肾而为脑炎、脑膜炎,乃夏天的伤暑湿燥火之感冒发烧,误当冬天伤寒之感冒发烧而发汗、消炎之误治的结果。

脑炎、脑膜炎为伤风、伤暑湿热发烧而被误为伤寒发汗或误下消炎所造成,中医称脑炎、脑膜炎为刚痉、柔痉或急、慢惊风,并不是脑烧坏的问题。

痉者,太阳中风,重(再)感风湿(即今之点滴或消炎引风入内)而为病,风燥而动,寒引而紧,湿着而拘,故头摇口噤,项强而反张也。风挟寒则血涩无汗为刚痉,风挟湿则液出有汗为柔痉,筋急而缩为瘲,筋弛而缓为瘛,伸缩不已为瘛瘲,移邪于心则昏愦不觉(不醒人事、昏迷)也。

(三)发烧需要多喝开水吗?

1、如何诊断发烧?发烧要如何处理呢?

发烧并不因为温度的高低而对人体的伤害有所差别,错误的医学观念,错误的诊断,错误的用药,才是发烧造成伤害健康的真正致命伤。

不要让发烧39℃、40℃、41℃、42℃而慌了手脚,大众常被体温计误了,口温、腋温、肛温、早晨、中午、晚上的体温,大人、小孩的体温皆不相同,体温计不能辨别时辰,也不能辨别部位、经络、大人、小孩,更不能辨别发烧的原因,而徒从发烧,降低体温去治疗疾病,人为的错误,常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更重要因素就像降血压造成全身的并发症。家中最好不要保有体温计,以免误事,没有体温计要如何诊断疾病,计量体温是否发烧呢?

了解中医的经络作用,不同的时辰,不同的经络作用皆不相同,故有些病在早上或下午某时辰才发烧即因不同经络的作用、不同的疾病所致。

相同的部位,相同的经络,相同的时辰比较,才能测出体温的正确差别,以诊断是否发烧。

任何人与人之间,经络相同,时辰相同,用自己的手掌心对小孩(患者)的手掌心,用手掌背对孩子的手掌背,不可用手掌心对孩子(患者)的手掌背,因不同经络不同气,用自己的额心(印堂穴)对孩子的额头接触,因经络相同,时辰相同,正常的时候,大人、小孩的体温虽相差半度或一度,却不会有体温差的发烧感觉,若有差别即为发烧。

处理发烧,首当了解发烧的原因,一般的发烧以感冒占大多数,汗出则愈。

发烧不口渴的病患,可服用热稀饭加姜与糖,或热牛奶后,可在肺经、膀胱经用纯正樟脑油或保心安油等擦拭后,用大被子盖住闷热,以促使皮肤毛孔张开排汗,待汗出至额后,用热湿毛巾将汗擦干,发烧即退而痊愈,并不需要送医,每一个人都可以解决感冒发烧的问题,而免除抗生素药物造成好累、好疲倦、好想睡觉的乙型肝炎、血癌、尿毒症……等伤害。

2、发烧需要多喝开水吗?

冬天呼吸时,我们可以看到鼻子喷出水气,呼吸由空气中摄取水份,水份的含量,身体够用就不口渴,感冒或平时不口渴根本就不须多喝开水。

冷气房中,水分被冷气机吸收,空气较干燥,水份不够,我们会感到口渴,想找水喝,就要多喝开水。

运动后,水份消耗过量而口渴亦会找水喝,乃身体自然的反应,取其所需也。

发烧时,口渴想喝水就喝,不口渴、不想喝,表示身体根本就没有需要,就不须多喝开水,反不如煮碗热稀饭加点姜与冰糖,或喝杯热牛奶以增加体力,促使排汗退烧有效,比打点滴或多喝开水好千百倍。

发烧病患若口渴而想喝凉(冷)水,乃有内热(即火气或发炎),即可多喝开水以助降低体温,并不可用被子盖闷,否则会加重病情。

发烧若想喝热汤,则为有内寒或内虚,即不可消炎(退火)而要温散以退烧,与口不渴同法治疗。

了解发烧的原因,治疗分寒、热、虚、实。将热性发烧——伤风、暑、湿热当成伤寒的发烧治疗,才是造成孩子抽筋、痉挛、脑烧坏的主因。

从中医的医学了解中药,中药退烧绝不比西医慢,且绝对不会有烧坏脑的遗憾,但为何在电视、报纸、国民学校到大学的教育上,却看不到中医的医学理论,看不见中医如何把病治好,不知原因何在?

(四)发烧的治疗与观念的纠正

发烧的治疗并不困难,只要找出发烧的原因,如感冒发烧,只要使汗流出发烧即退。

今日大众认为西医、西药治疗退烧比较快,事实上并非西医、西药快,而且西医根本就不会治疗发烧,遇到发烧退不了就叫你赶快转院,为什么呢?

婴幼儿发烧以感冒的为最多,感冒发烧汗出则愈,而烧退是婴儿被打针时,怕针刺痛而挣扎啼哭出汗,汗出烧即退也,并非药物之效,而大家实际是只受药物抗生素之害而已,却不自知。不相信,大家在孩子发烧时,随便拿一根消毒过的针(必须要不会断的针,最好用中医针灸用针),在孩子的手臂或小屁股不会伤到要害的地方刺下,使孩子啼哭到额头汗出后,用热的毛巾(不可用冷毛巾)将汗擦干,烧即退而痊愈,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药,大家却不知道,而误认为西医、西药快,遇到针刺痛而不出汗,或汗出而烧不退的就叫你转院——骗得到来吃的就骗,骗不到来吃的就叫你转院。

药物造成的伤害,或退烧错误而造成的伤害称为并发症或合并症,大家却误认为脑烧坏。

昔日许多小儿麻痹症,今日不见小儿麻痹症,却看到许多小孩的脚或膝盖酸痛。

早期的抗生素退烧造成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症等。医药的进步,将抗生素改良,今日的抗生素不造成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症……但却造成一大群的乙型肝炎、血癌、尿毒症……脚膝酸痛的病人,可以用“数据检查”却“原因不明”的疾病,这就是医疗科学的“进步”和医疗品质的“提升”?还是医疗伤害的品质提升?医疗伤害的科学进步却从来看不见报导。

中医退烧常用少商穴放血、或十宣放血,即因肺主(操纵)皮毛,孩子之哭及放血,都在刺激心、肺,加强血液循环,促使毛孔张开排汗,将热排出,烧即退而痊愈。

发烧时,心脏会急剧的跳动,将血压升高,其作用即身体在加强促使血液的循环,以促发汗,汗出烧退,心脏的急剧跳动亦恢复正常也。消炎即降火气,不当消炎而消炎即伤心脏,心脏受伤害,在表证的风寒即内侵入心肾,表证未除,身体无力将表证风寒排除,更受冰枕封闭排汗出口,点滴液引风寒入内,乃造成脑炎、脑膜炎即因风寒误下,伤风误汗所造成。

(五)点滴液是营养针?还是催命针呢?

十瓶点滴液,不如一碗热稀饭加生姜、冰糖的营养。

许多人把大瓶点滴液看成营养液,相信它可以消除疲劳,补充体力,吊高了点滴液,不管是否能治病,至少架式十足,引人注目和关心,且认为它是退烧的万灵丹。

但不知点滴液对感冒发烧的病患,却是日后百病丛生,血癌、尿毒症……的始作俑者,为什么呢?

乡下晒谷场的谷堆,盖着稻草,在稻草底下的谷子发热了,是要将稻草搬开以散热呢?还是要用水灌以降低其温度呢?打点滴的作用就像用水灌,温度虽降了,但后果呢?

感冒发烧,风寒暑湿燥之气仅在肌肤、表皮,内脏根本未生病,故称表证。汗出则愈,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但点滴液却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将风寒随着点滴引入未生病的内脏经络、脏腑。发烧虽是退了,但点滴液对身体的健康完全是引狼入室,它只是使人看不见发烧而已,却是后患无穷。

许多小儿科更是恐吓、诈欺、威胁齐用,孩子发烧即谓肺炎、△△炎而大打点滴液,为谋财施诈的伎俩,出了问题,烧退不了,就是转院证明书一出,推了责任。

血癌、尿毒症等的病患。心脏、肾脏都极衰弱,若感冒发烧,被用点滴液,则表证的风寒随着点滴液进入衰弱的心脏、肾脏而造成昏迷,甚至生命的危险,许多人不了解这点,医生会告诉病患,因尿毒造成昏迷,要赶快洗肾,或血癌的癌细胞已进入脑而发生危险,却不会告诉病患,因点滴液将表证的风寒引入衰弱的心、肾所造成。

洗肾虽能暂时将进入心脏(血液)的风寒水份过滤排除,但却没法使心脏的作用功能恢复,致病越陷越深,甚至死亡,重重的陷阱,重重的医疗欺骗,病患亦乐此不疲,花钱不能消灾,情何以堪?

若了解中医的医学,发烧只是皮肤毛孔被蔽塞,用一碗热稀饭加冰糖、生姜、或一杯热牛奶,服后汗出烧就退,没有点滴液,抗生素的后患无穷,更没有血癌、尿毒症……等危害的烦恼,何乐而不为呢?但许多人却作茧自缚,相信一个病人也治不好的科学,为什么呢?

常遇癌症或病情严重病患,治疗进展非常顺利,却因家属担心病患营养不良而请人来打营养针(点滴液),一剂营养针过后,腰酸背痛(西医所谓癌细胞蔓延到脊髓),已痊愈的又再度复发,病情急剧变化,病患及家属对医疗的无知与干扰,实在令人痛心与气结,并非病之不能治,而是病患及家属的无知所致也。

身体虚的人容易感冒,感冒风寒(邪气、病毒)都在表(皮肤),并未入里(内脏器官),点滴液却将身体虚的人之感冒病毒从体表引入身体内部脏腑,腰酸背痛即感冒病毒从体表引入身体内部脏腑少阴(心、肾)经所造成,故点滴液是营养针还是催命针呢?

(六)冰枕是退烧利器,还是残害病患的毒药呢?

发烧的原因:

中医:鼻子在呼吸,皮肤的毛孔也在呼吸,当皮肤的毛孔呼吸被蔽塞住,皮肤无法呼吸就是发烧,汗出烧即退。

西医:发烧是脑的中枢神经控制体温受病毒失控,造成发烧。

今日的教科书上,老师告诉学生,发烧37℃~38℃就要看医生,39℃、40℃就要在病患的头部、心窝放冰枕以降低体温,因此许多家庭冰箱随时放着冰枕,以备万一。

医院打点滴,用冰枕贴头部、心窝,发烧一两星期不退的孩子,年轻的父母已是精疲力竭,孩子亦是奄奄一息,甚至咳血,或检查白血球四、五万,两、三万的病患。笔者诊断不会口渴的患者,即在其肺经与膀胱经以樟脑油擦拭后,再用大棉被在病患身上闷盖,不到半小时,病患全身大汗,即以热毛巾将全身汗擦干,病患皆能实时烧退病愈,精神恢复,有的身子已虚,只有进补以恢复体力,有一发烧四年不能痊愈的孩子,笔者以此方法两次即告痊愈,愈后进补即不曾再犯。

有个七十余岁的阿婆,见住院两星期发烧不退的孙子,笔者治疗不到半小时即烧退病愈,精神恢复,且会玩耍,而怀疑的问:如果回家再发烧,是否还要用冰枕呢?笔者回答:汗出烧就退,你想想,冰枕可以使汗排得出来吗?阿婆回答:说得也有道理,汗出烧就退。

感冒发烧是皮肤毛孔被风寒暑湿之气蔽塞,致阳气不得逾越,故发烧时只要汗出烧就退,冰枕在降低发烧者的体温,使皮肤毛孔更难排汗。

皮肤毛孔被冰枕阻塞收缩无法排汗,皮肤表面的风寒之气又被点滴引入体内,更被消炎伤害心脏,致心脏衰弱,而风寒内侵,乃为脑炎、脑膜炎的主因,是冰枕与点滴液引狼入室所造成的结果,白血球数据的上升,乃因身体欲将此内侵的风寒与抗生素药物排出体外而产生的,故汗出烧退白血球数据亦随之自然下降。

大家可以感觉到发烧时,心脏剧烈跳动,目的即在增加其压力(提升血压),促使阳(元)气上升,以促使毛孔张开来排汗,发烧温度越高,心脏跳动越厉害,今日医疗不思促使毛孔张开,反用冰枕封死毛孔,更用消炎药、降压药来降低心脏的跳动之力,致病患心疲力竭,而疲惫不堪,乃致更加重病情。

常见发烧退后复来,即因被引入体内之风寒排解未尽,五脏调理五气仍未能均衡,而致发烧再起。

发烧时,病只在体表,或半表半里,并未进入体内,五脏六腑皆未受病伤害,阴症无汗,阴症无发热,即病毒、细菌进入内脏时,反而不会发烧,如今日的高血压即为风寒进入体内,糖尿病为燥气进入体内所造成。

许多发烧的病患,被冰枕、点滴液、抗生素消炎而无法退烧,许多不懂医学的医学权威,就玩欺骗病患的把戏——做抽取脊髓的穿刺检查,致腰受伤害,腰为肾之腑,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对肾脏的伤害即对心脏产生伤害,因心、肾同为少阴经,心脏因消炎致被风寒侵入,今日许多风湿性心脏病即因消炎,致风寒湿侵入心脏所造成。

风寒侵入心脏,随着少阴经侵入被脊髓穿刺而受伤的肾脏,肾脏受伤,外用点滴、冰枕大量引进风寒,乃为脑炎、脑膜炎、烧坏脑及血癌的真正主凶。

相关文章:

密训预习1: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密训预习2:断脐断不好,后患又无穷

密训预习3:中医之“伤寒”与免疫力

密训预习4:高血压与“阳气”之振发

密训预习5:糖尿病与脾土失养

密训预习6:肝炎非“肝病”

密训预习7:肿瘤之熵

密训预习8:大病怪病辩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dzz/124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