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你的胃,还好吗?在4月9日国际护胃日到来之际,小编邀请到市中研附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秀娟,为您讲解胃病的防控之道,教您正确护胃,打好健康“保胃战”。
做好胃的守门员别让胃病找上门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王秀娟主任表示,想要远离胃病困扰,应养成良好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
1.对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食物要柔软、易消化。少吃生冷、粗粮等不易消化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等;不吃纤维多的食物如玉米、山芋等。可以吃瘦肉、鸡蛋等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可以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西红柿、菠菜等。
2.饮料不喝浓茶、咖啡,戒烟限酒。
3.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积极配合治疗,根据医嘱定期复查相应项目。
走出养胃小误区科学饮食促健康在“养胃”这件事上,很多人特别迷信白粥、苏打饼干等食物,它们虽有一定好处,但也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一:胃不好,多喝粥粥这类流质食物,不需要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进入小肠,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大大降低胃肠负担,故一直被奉为“养胃佳品”。
的确,大米粥中主要是充分熬到糊化了的淀粉,蛋白含量低,几乎没脂肪,又是流食状态,消化速度很快的,在消化功能较差时喝,胃也不会有负担。小米比普通大米所含的淀粉总量要少,而且水溶性多糖要高一些,相对来说更好消化,小米粥虽好,但毕竟属于粗粮,对于反酸烧心的朋友,尽量别喝。因此不少常年被胃病困扰的患者谨遵“喝粥大法”,三餐不离粥,一碗下去也吃不下其他食物,几个月下来胃病未除,人倒消瘦不少。
胃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长期总是吃特别好消化的稀粥、软饭,胃的消化功能会逐渐减退,运化其它食物的能力会退化变差,这也就是很多患者反映“喝几个月粥好像消化不动其他食物”的原因之一。
其次,粥的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就算每餐喝上3碗五谷杂粮粥,也不足以满足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这就像短板效应,不断地加高一块木板并不会提高木桶整体储水量,每天只喝粥也不会养胃,反而会造成营养素缺乏。
误区二:得了胃病能吃面包吗低油低糖的白面包与馒头有类似效果。但市面上销售的面包多注重口感,高糖高盐,油脂太多,多吃无益。比如加了酱汁和几片菜叶,就夸大宣传“营养均衡”,实则高脂高盐;加了紫米、红豆就以“杂粮养胃”为噱头,实际在调制过程中加了大量糖分。这些都需要我们擦亮双眼仔细分辨,否则吃多了自以为养胃的面包还容易反酸,得不偿失。
误区三:养胃饼干很“养胃”近年来,猴头菇系列饼干、苏打饼干因其“养胃”功效而备受青睐,实际上,猴头菇饼干是按照普通食品申报的,并非保健品,此外,少量的猴头菇添加在饼干里养胃效果不佳,酥性饼干多油多糖的特点还加重了胃病患者负担。
建议市民购买猴头菇自己加工食用,猴头菇自身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有较强的滋补作用。另外。猴头菇还有一定的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强化胃粘膜功能的效果,对食欲不佳、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溃疡、胃胀等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苏打饼干是添加了苏打粉(碳酸氢钠)制作而成,因为苏打是碱性成分可以中和胃酸,又经过了发酵工艺好消化,常被推荐给胃病患者。虽然苏打饼干ー般少糖,但它们油脂含量可不低,从10%~30%不等,并不那么健康,作为加餐少食无妨,吃多了也是负担。
误区四:迷信所谓“养胃”“伤胃”食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养胃必选的5种食材”“胃病患者不能碰的8种食物”等,但某种食物养胃与否,与其制作过程、烹调方法、食入量都有很大关系,刻意夸大食物里某种成分的作用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但急性胃炎或者胃病的急性期患者是不建议喝牛奶的,因为会造成胃胀等不适。另外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喝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也不适宜喝牛奶。
同理,喝咖啡伤胃的理论也广为人知。年的一项调查表明,通过研究名健康人群,喝咖啡与消化性溃疡是否有关。结果表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是否喝咖啡并无关联,而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等有关。
因此,与其相信各类多如牛毛的“养胃”或者“伤胃”食物,不如在患上胃病前,好好吃饭,正常生活。
误区五:得了胃病,指望靠“养”痊愈很多人知道自己有胃病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调养”?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日常调养对胃病患者尤为重要。但记住“治”永远是调养的前提。胃病多为慢性,很多小症状每天都在困扰着我们,日久就习惯了;还有很多临床表现不易察觉,导致胃病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有些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病人,从始至终都没有一点胃痛、胃胀症状,最后因为迅速消瘦或黑便才来就诊。一些胃炎病人,炎症虽然不厉害,但有明显的胃痛反应,医院要做胃镜。这种症状上的差异也是胃病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使得很多人忽视胃病的治疗。
所以,胃病确诊后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建议,按时服药,而不是依靠健康的饮食来治疗胃病。回避正规治疗只会加重病情,使其迁延难愈,真的成了“老胃病”。
相关链接脾胃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由已故著名脾胃病专家高金亮教授创建,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溃疡性结肠炎、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为重点。长期以来,在刘华一副院长为主的一批专业人员带领下,针对胃癌前期病变、消化性溃疡停药后高复发率等问题,进行了临床调研与研究,并完成了相关科研成果,实现了胃癌前期病变的逆转,为这两项医学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年“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基础研究”荣获中华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这项成果在对预防与减轻胃癌前期病变,促进人们享有健康做出了贡献。科室创立的中西医结合经胃镜直接给药治疗胃肠息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新技术,愈合快、痛苦小、不易复发。无痛胃肠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等使广大患者更易于接受。
咨询
脾胃科供稿
编辑:常泰然
校对:雷春香
责编:陆静
往期精彩内容
国医大师张大宁谈“清肺排毒汤”:内外兼治,珠联璧合
桃花朵朵开,红斑袭面来——市中研附院皮肤科专家提示您如何预防春季面部皮炎
疫情防控期间宝宝如何做好防护?
好好睡觉,战胜疫情——市中研附院心身疾病科专家教您正确科学调整拥有优质睡眠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支援武汉医疗救治任务!中研英雄今日凯旋平安归来!
解锁市中研附院“网上诊疗”平台中实用又方便的功能
点击“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