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是AssemblyBio研发的新一代HBV核心抑制剂,正处于1期临床研究中。年欧洲肝脏年会上(EASL),研究人员描述了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评估ABI-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PK)的1期研究中期结果。
HBV核心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BV)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2.96亿人患有cHBV,每年因cHBV的长期并发症主要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导致约82万人死亡。当前抗病毒疗法-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在大多数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仍然残留存在低水平病毒血症,导致需要终身治疗。
可能需要结合具有互补作用机制(MOAs)药物的新型组合疗法,以进一步抑制病毒复制,并建立持续时间有限的方案。核心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有可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在有限时间内的治疗反应和功能性治愈率。这些药物具有多种干扰HBV复制周期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前基因组(pg)RNA封装,防止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以及破坏进入的衣壳,阻止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形成。
在1b期研究中,与单用NrtIs相比,第一代核心抑制剂+NrtIs的组合疗法显示出强大抗病毒活性及添加互补性。ABI-(),是一种新型的下一代核心抑制剂,与第一代核心抑制剂相比,其体外抗HBVDNA和cccDNA形成的效力增强。本研究报告了在健康志愿者(HVs)的首次人体研究的安全性和PK数据。
研究设计该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由HVs的单次(SAD)和多次(MAD)递增剂量组成。在SAD阶段,8名HVs(6名主动使用研究药物,2名使用安慰剂PBO)被纳入4个连续剂量的每个队列中(共32名HVs),另外6名HVs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接受(队列5),以评估高热量膳食的效果。16名HVs被纳入MAD队列。通过体检、生命体征、不良事件(AE)监测和实验室参数评估安全性。采用通过验证的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血浆浓度,并通过非房室模型分析估计PK参数。
各队列安全性情况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耐受性良好,在任何队列中均未报告≥3级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s)、治疗突发严重AEs(SAEs)、导致研究中止的TEAEs或死亡。在mgSAD队列中(肢体疼痛),有1名接受的HV以及在mgMAD队列(药物戒断综合征)中,有1名接受的HV报告了2级TEAEs。在接受的HV中,SAD队列中最常见的TEAE是头痛,MAD队列中最常见的TEAE是导管部位擦伤。在HVs中未观察到与相关的TEAEs。
各队列中TEAEs和分级实验室异常的总结(总体1HV)没有≥3级治疗突发分级实验室异常:在接受的HVs中,最常见的分级实验室异常是SAD队列中胆固醇升高,以及MAD队列中淀粉酶和甘油三酯升高。在接受安慰剂治疗的2名HV中,1名在30mgSAD队列中接受的HV,另一名在mgMAD队列中接受的HV,报告了2级胆固醇升高。
单次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SAD队列中,被迅速吸收,达到最大浓度的中位时间为2小时。平均消除半衰期估计为13-16小时,支持每日一次(QD)给药。暴露量的增加似乎在30mg-mg的范围内接近剂量比例,而在mg范围内则略低于剂量比例。食用高脂肪膳食似乎可以降低的暴露量并延缓吸收。在MAD队列中,第1天和第8天的平均概况相似。在给药8天内,的C24水平在大多数HVs中显示出极少或没有积累,在mg和mg队列中,第8天的平均值分别为和ng/mL。
例(A)单次和(B)多次给药后的平均(SD)血浆药代动力学谱(线性刻度)在稳定状态下,服用mgQD后的Cmin值分别比HBVDNA和cccDNA形成的paEC50s高79倍和15倍;在mgQD下,它们分别比HBVDNA和cccDNA形成的paEC50s高倍和34倍。
观察到QD暴露与体外抗病毒活性的关系研究结论:是一种新的下一代核心抑制剂,单次口服剂量达mg,多次mgQD剂量,连续8天,具有良好耐受性。血浆浓度高于非临床模型的预测值,Cmin值比所有剂量下抑制HBVDNA和cccDNA形成的体外paEC50值高出数倍。这些数据表明,有潜力通过每日给药提供有效的抑制HBV作用。预计其潜在的同类最佳活性,mg剂量估计可实现倍paEC50抑制HBVDNA复制,以及34倍paEC50防止cccDNA形成。
小番健康结语:以上是在本届欧洲肝脏年会中,新西兰奥克兰大学EdwardGane教授在与会期间报告的ABI-第1期在健康志愿者中评估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最新中期进展。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