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因 >> 谢医生微课孩子发热,你有没有这些护

谢医生微课孩子发热,你有没有这些护

 

如何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发热两三天了吃药不退热怎么办?家长护理发热患儿存在哪些认识误区?今天的《谢医生微课》,湖南中医附一儿科副主任谢静为家长们一一解析。

点击收听

各位家长,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风热感冒。在第一次的微课中,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因为儿童的体质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因此,在生病后,容易表现为热证,即使是寒感冒,也很有可能迅速化热,转为热感冒。

听过微课的家长已经了解了寒感冒和热感冒的区别,也知道了热感冒就是以发热、咽喉疼痛、流黄涕、咳黄痰、大便干等表现为特征。我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听到家长们说:“我别的都不怕,就怕孩子发烧”,而发热恰恰是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发热时家长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我们建议家长通过体温表测定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腋下温度37.4℃,肛门温度37.8℃就可以判定为发热。

目前临床不太主张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因为担心测量肛温时由于孩子哭闹,体温计断在直肠里面;又或者体温计打破,水银蒸发有毒性。所以,电子体温计使用相对较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电子体温计选择夹在腋下的或者红外线耳温枪相对较准确。

家长对孩子发热存在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捂被子可以退热

很多家长认为,发热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捂汗,捂出汗发热就能退了,而且,很多孩子发热的时候手脚冰凉,所以更应该捂一捂。

实际上,手脚凉是发热导致外周循环不良,体温还会进一步上升。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捂热过久,影响了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持续下去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惊厥。所以,对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孩子,发热的时候,应当适当松被解衣。

误区二:发热不能洗澡:

常常有家长们问我,感冒或者发热的时候,老辈人说不能洗澡,是不是真的呢?其实温水浴本身就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法,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而如果用中药洗浴对退热效果更佳。但是,洗完澡以后一定要快速将孩子身体擦干,以避免重复受凉。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拭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以擦拭脖子两侧、肘关节、腘窝、腹股沟等浅表血管非常丰富的地方,让皮肤轻微发红就好。

误区三:打吊针退热更快

家长们对于孩子感冒后的反复发热总是不能理解,如果发热反复几次,就觉得是不是输液会更快速退热。

其实,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发热反复3天左右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现象,输液也未必能够缩短孩子的病程。孩子发热反复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食欲以及其它伴随症状。假如孩子热退后精神尚可,没有明显的食欲下降,没有严重的咳嗽、呕吐、腹泻,查血象基本正常,可以口服药物治疗,等待孩子自然康复的过程。

但是,对于3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有发热,就应该积极就医治疗。而3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有发热超过3天,或者血象升高,或者流涕超过14天,咳嗽持续7天以上,有耳痛,有高热不退,有烦躁或嗜睡,有呼吸急促,都应该积极就医。

发热患儿的饮食

孩子发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便于消化及吸收,如白米粥和清汤面之类,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

忌食辛辣、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如大量进食肉类、油脂丰富的汤。另外,高热量的食物也要控制,如奶油蛋糕、巧克力、鸡蛋等。

发热对人体有什么损害呢?

家长们害怕发热其实主要还是害怕发热会引起脑损伤。其实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能,它是人体与病原体做斗争的一种表现,一般的发热是不会烧坏脑子的。但是,如果是持续的高热,甚至超高热(腋温41℃)就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对于39℃以上的高热,我们还是应当积极地进行退热处理。

我是谢医生,谢谢大家的聆听。

谢静: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儿科副主任,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药膳委员会顾问,湖南省儿童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委员。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系疾病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儿童保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脾胃病、抽动症、多动症、遗尿、汗证、过敏性疾病、小儿惊厥等。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时间:周三下午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hl/49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