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头晕、乏力或“脸色不好”就是贫血,贫血就要“补血”,因此,一些补血药、补血偏方十分盛行,有补血功能的红枣、枸杞、当归、阿胶等理所当然地也成为了香饽饽。真是这样吗?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贫血一般会出现皮肤粘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腹胀、嗜睡、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月经失调等等。因此当出现头晕、乏力或“脸色不好”时的确应该警惕是否为贫血,医院去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
在临床中也有一些贫血病人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通过血常规检查才发现贫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贫血的临床表现不仅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还和贫血发生的速度、机体的代偿能力、机体的活动程度有关。比如说,突发急性外伤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虽然血常规检查仅为轻中度贫血,但机体因为急性失血来不及代偿,可能出现不适甚至晕厥昏迷等严重表现;相反,如果贫血发生较为缓慢(如长期营养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机体有一定代偿反应,此时即使血常规提示中重度贫血,患者仍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因此定期健康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类似于发热、咳嗽或者腹痛一样,贫血只是多种疾病在人体所表现出的冰山一角。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的原因,及时治疗贫血背后的重要疾病。引起贫血的疾病非常多,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肾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蚕豆病、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其中前两种最为常见。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大相径庭。通常人们理解的贫血指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这类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由于铁的需要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慢性失血导致。对于这类贫血的确应该补铁,就是人们常说的“补血”。其实大部分所谓的补血药就是补充铁剂,人们青睐的红枣、枸杞、当归、阿胶等这些补血神器大部分也的确富含铁剂,因此有补血的功能,但实际来说还是片面的。需要强调的是发现自己有贫血迹象时,切忌盲目吃一些食物自行补血,因为这些食品的补血功能是有待研究的,有的只是出于商业目的被宣传成补血食品。而且缺铁性贫血在补铁的同时更重要是去除缺铁的病因。此外,如果不是缺铁性贫血呢?盲目补铁势必会适得其反,会耽误背后重要疾病的及时诊治。
总之,贫血是症不是病,病因千差万别,不能一补了之,当贫血时请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
钱文斌: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助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血液病)三级实验室主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4年。擅长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研究方向:血液肿瘤新疗法及精准医疗、细胞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MDS的诊治。
??叶琇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医院血液科高级病区主任、老年血液病诊治中心主任。从事内科血液学专业工作28年,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的见解。??
姓名:韦菊英职称:副主任医师。现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年获得浙江大学内科(血液学)硕士学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年。擅长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治及血液病危重、疑难病诊疗。先后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共7项;国家级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PLOSONE、LeukLymphoma等国际知名期刊及国内一级杂志共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血液肿瘤新疗法及精准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MDS的诊治。
王圣庄,肿瘤内科主任,临床血液肿瘤学硕士,从事本专业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种实体肿瘤及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诊断治疗。同时可以开展骨髓穿刺及活检,鞘内穿刺化疗,胸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技术。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尰闄㈠ソ鍛?鐧界櫆椋庡墠鏈?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