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诊断 >> 孕育宝典宝宝腹泻便秘不用打针吃药的

孕育宝典宝宝腹泻便秘不用打针吃药的

 

(一)腹泻疾病预防及

护理知识

小儿腹泻也叫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四季都会发生,多发于夏秋两季。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久病可引发小儿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等病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毒性炎等病症。在小儿按摩基础上,运用点穴治疗小儿腹泻,经治疗1~5次,获得满意效果。

准确取穴保健按摩法

  脐——在肚脐正中,即神阙穴,又指脐周腹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患儿俯卧,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端在龟尾穴做逆时针按揉次,约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神阙穴具有健脾补肾、温通经络、和胃理气、散结通滞的功效)

龟尾——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次,约3分钟。这是根据顺时针摩腹为泻(治疗便秘),逆时针摩腹为补(治腹泻)的原理施术于小儿治疗。

(揉龟尾有调节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的功能功效,对止泻、通便有明显的效果。

对症治疗按摩方法

  不同的病情,点穴的操作方法亦有所不同。

  患儿腹泻次数较多,要多揉龟尾穴;患儿大便成块状或蛋花状,应多摩腹,多揉中脘穴(在腹正中线,肚脐与剑突1/2处);

  属寒泻的患儿(肠鸣、腹泻,解绿色便伴粘液),在神阙穴与长强穴点穴后,再用艾条作雀啄灸(像麻雀啄米状方法),每穴灸5分钟;

  属脾虚泻(每逢吃完饭后即泻,患儿消瘦,营养不良),可加捏脊疗法,具体做法为:患儿俯卧,沿脊柱两旁用拇指、食指两指将皮肤提起,由长强穴起,顺脊背正中自下而上,拇、食指交替提捏,向前推至大椎穴(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为止。根据病情可重复3~5遍;

  伤食泻(胃腹胀热、厌食、解稀便带酸味),点穴按摩后用鸡内金(鸡内金是中药材,指家鸡的砂囊内壁,系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本品药性为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一只,烧成炭灰分成六等份,每次一份,饭前服用,或调在粥里喂食。

鸡内金

按摩要点

  点穴按摩每天一次,一般5次能见效。手法要求轻柔舒适,切勿粗暴突然用力,否则小儿难以承受。冬天室内要保温,手要清洗干净,指甲要修剪整齐,避免划伤。要提醒的是,正在吃母乳的小儿治疗期间,其母不宜吃油腻腥味、酸、辣食物。

(二)便秘疾病预防及护理知识

凡是大便干燥不通,或排便时间间隔过长,或有排便的感觉却排出困难者,皆称为便秘。这是小儿常见的一个证候,有时单独出现,有时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当中。

 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所剩下的残渣,经过24~48小时方能排出体外。如果排便间隔时间过长,间隔超过48小时,大便中的水分已被肠道过分吸收,大便坚硬难以排出就叫便秘。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胎便,如果超过36小时,迟迟未排出胎便叫新生儿便秘。

  小儿排便习惯的个体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孩子每天大便1次,粪便柔软成形且排便通畅,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有些孩子则2~3天才排便一次,但只要按时有规律,大便性状正常,小儿生长发育也正常,就不能算是便秘。相反,如果每日排便一次,但大便干硬、排便困难也属于便秘。

  其实,对付大便干燥,按摩很有效,以下介绍五种方法,家长可以任选其中一种。

方法一:   首先,把宝宝的四个小手指合并,用尺子测量出食指到小指的宽度,把这个数字记下来,作为一个测量单位。然后测定按摩点:   第一对:以肚脐为基点,向左右在一个测量单位之上增加0.5厘米。   第二对:左右手外侧从腕关节弯曲处中部顺着朝胳膊肘的方向向上各一个测量单位   第三对:左右脚内侧寻找突出的踝骨,向上各一个测量单位。   每天一次,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每对按摩点20秒钟,过2至3周就会见效。

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用两手掌根着力,自膻中穴开始,往下按抚至脐下关元穴,反复操作10次。然后两手全掌着力交替进行,沿升、横、降结肠途径反复运摩5分钟。手法要轻快、柔和、深浅适度,横结肠压力宜重,降结肠压力宜轻。

  (3)患儿俯卧,家长用大拇指推下七节骨次,揉龟尾1分钟。   2、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根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用拇指和中指点揉双侧天枢穴3分钟;   (2)患儿俯卧,家长用大拇指自上向下推七节骨次,点揉脾俞、大肠俞各1分钟。

  随症加减   (1)实秘:大便干结,腹满痛,口干口臭,或嗳气频作,面红身热,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肠、推六腑各次。   ②掐揉足三里穴2分钟。   (2)虚秘:大便并不硬,但便秘不畅,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瞅白,唇淡,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各次。   ②掐揉足三里3分钟。   ③捏脊5~10遍。

方法三:

  第一步:清大肠次

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推~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二步:捏脊5遍

捏脊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方法四:   膊阳池穴为治疗便秘主穴,在腕背横纹上约三指中间处,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转按揉1~2分钟,可双侧对称同时进行,力度要稍大,进行强刺激,按摩此穴位可以止头痛、通大便。   后承山穴位于腿肚下凹陷中人字纹处,按摩此穴位需要自下而上直推约50~次,可以起到止抽搐、通经络的作用。   推摩腹部时要用指腹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转快摩,直至感觉腹部发热、变软即可停下。一般一天按摩一次,5天为一疗程,便秘急性期按摩1~2次即可见效。

方法五:   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一定要噢,很关键),以肚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或是按摩次也可(我采取揉次的方式),此法为泻法,即大便偏干者适用,持之以恒,效果颇佳。反之(逆时针按摩),为补法,即泻肚、大便偏稀者适用;另: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2分钟或次为保健方法,坚持按摩可以强身健体。

食疗方:

(1)实秘:

  1)生吃香蕉或与冰糖适量煮服,每天2次。

  2)新鲜红薯克,粳米克,用适量水熬成稠粥,早晚温热服。

(2)虚秘:

  1)黑芝麻,水煎,空腹吃;或黑芝麻15克,炒后与白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半个月以上。

  2)鲜桑椹0克。洗净后捣烂,用干净纱布包滤出汁,每次服10~15克,连服数日。

  绿豆薏仁汤:   绿豆、薏仁加水煮食。其富含纤维质,不但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状,还有清热退火的功效

(3)一般:

1)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促进肠蠕动,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保持心情愉快。

2)便秘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

以上就是我对邓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便秘和腹泻两种常见疾病护理的总结,剩下最后的消化不良疾病预防及护理知识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ys/20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