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是宝宝在1~3岁时,妈妈的母乳无法满足他们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就需要通过添加其他辅助饮食,特别是在两岁之前的阶段,对于宝宝的成长尤为重要。
而婴幼儿的肠胃发育并不成熟,不能像成人一样饮食,是需要循序渐进: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的原则。
于是,一些妈妈就会陷入一种误区,不仅没有促进宝宝发育,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宝宝辅食越烂越好?盘点1~3岁辅食误区,妈妈要重视1、早早为孩子添加辅食
妈妈母乳喂养三、四个月以后,就急着为宝宝添加辅食。
一些家长从长辈口中了解到,母乳的营养较低,不能完全供给孩子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在喂养一段时间以后,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营养不良导致大脑发育迟缓、长不高等问题。
急匆匆地就为宝宝准备辅食,买一些婴儿米粉搭配吃。其实,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还没有办法吸收除母乳以外的食物,过早的为宝宝准备辅食,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
2、没有盐吃不好
对于宝宝来说,儿科医生都会要求家长在为孩子准备辅食的时候,尽量无盐或者是少盐。
一岁左右的婴儿每天可摄取的盐分在1克以下,而两岁以下的宝宝则尽量不超过1.8克食盐。
可能很多新手妈妈在这方面缺少概念,总觉得辅食里不加盐,孩子吃起来没有味道,担心他们吃不好,所以会自己添加少量的盐。
但是,宝宝吃的奶制品、鸡蛋、肉泥、菜泥中,含有食盐里的钠元素,已经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不能再继续添加盐分了。
3、长期吃软烂食物
在刚刚为宝宝准备辅食的时候,由于宝宝的消化能力、吞咽能力有限,会尽量将食物煮的软烂一些,比如说烂面、软饭、菜泥等。
不过随着宝宝的长大,肠胃功能日益成熟,可以从稀变稠、从少变多,也可以添加一些固体食物,宝宝一岁左右就开始长出乳牙了,能够咀嚼这些硬质食物。
一些妈妈总觉得孩子的辅食越软烂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两岁了,还完全不会说话,和同龄宝宝拉开差距的直接原因。宝宝在学习说话时,是需要靠咬合动作完成,硬固体食物正好可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口手动作、消化吸收能力,也可以促进神经协调活动。
每天的辅食中,都需要搭配哪些食物?宝宝的辅食中,营养越均衡就越好,也就需要保证一日三餐中食物种类的多样性。
要吃大米,粮食对小孩很重要,不能只吃蔬菜和肉类,不吃主食;还要摄取适量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
3岁以内的宝宝正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吃好辅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辅食是否吃得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免疫力强弱,因此,想要喂养出健康聪明,免疫力强,不爱生病的宝宝,一本好的辅食书籍必不可少。
这下问题又来了,很多宝妈由于经验缺乏,或是相关的育儿知识不足,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宝宝的脾胃进行调理,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向家长推荐一本权威性的辅食书《辅食每周吃什么》,这本书医院营养医师、营养学硕士刘长伟老师,这本书得到了育儿专家张思莱等人的大力推荐。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总之,这本厚厚的《辅食每周吃什么》图文并茂,道辅食花样多,营养全,并详解每一种辅食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孩子爱吃,大人易学。
这本书配有视频,老人用起来也很方便。
价格也很便宜,只要69,就能保证孩子辅食的营养均衡,何乐不为?
《辅食每周吃什么》可以用三年。给孩子的辅食书一定要正版,因为孩子的健康是无价的。
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的准妈妈们,还有已经生下小宝宝,正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家长们,想了解这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