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古人两句生活真理,句句经典受益!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俗语正是人们经过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发明的语言。
俗语是中国文化语言的精粹,它同成语一样语言简练,生动形象,但不同于有些成语的生涩难懂,俗语更加“接地气”,俗语正是因为其雅而不俗、易懂易学的特点备受大家的青睐。
部分俗语当中蕴含着很多的道理,并不是所谓的空穴来风,其中有一句:“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很多人不是太明白其内涵。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俗语“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是啥意思?“精”可以理解为精气,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身体方面,另一个是精神方面。精气的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之分,父母身体健康生出的孩子也很健康,体质良好没有缺陷,若精气不足,则会体弱多病,有早夭风险。
后天的精气主要通过营养获得,平时吃的食物、喝的水分,都会在五脏六腑的运化下被人体吸收,转化成推动机体运转的精气。
阳气和寿命息息相关,若阳气少,人体的阳寿就会变短,古人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人到了老了之后,要珍惜体内的阳气,少消耗体内的阳气,若消耗的太多,残留的那点阳气过早地被消耗掉,寿命会受到折损伤。
所以,“老泄残精,人穷寿尽“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很多人理解的字面意思,老年人诸脏器机能日渐衰退,精气的再生速度变得缓慢,若是再不加节制房事,过度消耗,那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很难长寿。“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的第二层意思,指的是老年人的精神方面,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精力,很有精气神,意思就是年轻时身体机能都是比较好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部位的“零件”都开始渐渐退化了。所以,年老人切忌过度耗费体力和精力。
人身体上的“精”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步退化,精气也会变得残缺,所以想要延缓“泄”,就要减少无关紧要的执念和欲望,尽量将精力放在与身体健康的事物上,注重养生,这才是老祖宗想表达的道理。
而本句话的下半句更是经典,下半句为:“少食壮火,自取其祸”这句话是对年轻人的劝告,年轻人身强体壮,是人生生理和心理最佳的时候。这时候本来就是精火旺盛之时,体魄强健之刻。断不能大补食材与药材,如果肆意滥补,则反其道而行之。损身害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两句话包含了对老年与青少年的劝告,其韵味无穷,可见古人智慧之大,在养生方面造诣之深。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警示,只言片语将人生养生之智慧讲述的面面俱到。
安度晚年,做到“4不想”一不想疾病,给自己造成身心负担
人老了身体机能自然会下降,就像很多人身边的老人可能就是两天一小病三天一大病,导致很多老年人经常唉声叹气,感叹自己的身体不再年轻,过度焦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自己动不动就生病。
但我们不该透支自己的心理情绪给自己造成双倍的负担,如果整天只会自怨自艾反而是对身体无益,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出现。
所以应当乐观点,积极面对生活,生病了就及时看医生,平时日常生活也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来调理改善,不要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二不想子女
很多老人为子女操劳了大半辈子,哪怕子女成家以后也总是放心不下,不是担心这个儿子过得不好,就是担心那个女儿被婆婆欺负,结果弄得自己身心疲惫,而且管得多了,子女们也很反感,到头来两边都不讨好。
所以聪明的老人都会懂得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子女的尊敬,自己也会过得很轻松。
二不想容易影响情绪的事情
很多人上了年纪之后,心思会变得比较“重”,何谓重?就是会不断的在心里想一件事情,越想越烦躁,越想越生气,甚至到最后连饭都吃不下。其实后来再想想,也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自己有点钻牛角尖而已。
人过60岁之后,由于激素水平下降,情绪很容易产生波动,这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身体,要知道一个人生气一次,体内的器官就会“动荡”一次,各部位都会受到波及,如果人过六十,能做到情绪平稳的话,是非常有助于长寿的。
三不想年龄的事
虽然说已经过了60岁,但是也不要太把年龄当回事,有时候年龄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你的身体健康,心态好,即便是到了70岁也不老。
不要总觉得自己60岁了就已经老了,有时候不是身体老了,而是你的心里老了,如果老师觉得自己老对寿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你今年已经65岁,但是心里觉得自己刚刚55岁,你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人生价值也会越来越年轻态,身体也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今日话题: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