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饮食 >> CSCO2017程玉峰教授放疗患者

CSCO2017程玉峰教授放疗患者

 

医脉通导读

年9月27日,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CSCO)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放疗科主任程玉峰教授就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了精彩报告。

肿瘤患者多数情况下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肿瘤治疗不管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都会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程玉峰教授就以下五个方面对放射治疗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了阐述,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营养状态与肿瘤

众所周知,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营养不良在肿瘤患者中不仅是高发的,而且非常严重。

国外研究团队对例门诊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病例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15%左右,其中食管癌患者的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平均发生率16.3%,营养评分3.6)。

二、放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肿瘤患者多数情况下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亦或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年《放疗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放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放疗可减少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压迫和梗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另一方面,放疗副反应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加重营养状况的恶化。——放疗期间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可能预示着更差的近期治疗结果。”

并且,手术、放疗和化疗,都会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负面作用。

放疗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黏膜炎,咽部疼痛,食欲下降,味觉改变等,导致摄入量不足。

◆胸部肿瘤放疗后:食管炎导致摄入不足。

◆腹部肿瘤放疗后:胃肠道黏膜对放射线的耐受差,出现放射损伤。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导致摄入不足、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

三、营养状态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前,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既往回顾性分析ARTSCAN研究表明,放疗前开始时BMI指数为患者5年总生存期(OS)的预测因子,BMI>25kg/㎡与高5年OS呈正相关(BMI>25,20-25,<20三组5年OS分别为83.2%,56.7%和58.5%)。

医院在营养状态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贫血为食管鳞癌初治患者放疗后3年OS和DFS、5年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子。

◆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p=0.)、躯体功能(p=0.)、社会功能(p=0.)、疲乏(p=0.)、食欲下降(p=0.),并且为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HR=0.;95%CI:0.-0.)。

◆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肿瘤大小、N分期、P-TNM分期相关,为3年、5年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子。

◆血脂与食管癌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K-M生存分析表明,较高的TC和LDL-C水平与更长的OS和PFS相关。

四、营养支持对放疗患者的作用

营养状态和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治疗前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营养支持干预是非常简单的临床预处理,如果能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是非常有意义的。结果显示:营养干预对于食管癌、鼻咽癌和头颈部癌等患者的放化疗耐受性、预后、住院时间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改善。早期营养评估和干预可显著降低放化疗期间体重丢失,改善放化疗的耐受性,提升治疗完成率,降低意外入院率、缩短留院时间。口服营养补充(ONS)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肿瘤患者首选营养途径。

1、营养干预改善放化疗耐受性研究

1)鼻咽放化疗患者的口服营养支持

一项入组了8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研究表明,口服营养支持(40例)较无营养支持组(43例)在放疗后的Hb(p=0.)、BMI(p=0.)均增高,体重下降比例(p=0.)更低;无营养支持组的2/3级口腔黏膜炎、咽食管炎发生率较营养支持组高,放疗疗程更长(P<0.05)。

2)头颈癌放疗前预防性营养干预可减少体重丢失、治疗中断和住院时间

一项入组了88例同步放化疗的头颈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和常规饮食组(52例)比较,肠内营养(PEG)组(36例)体重丢失明显减少(48%vs79%)、因脱水和黏膜炎并发症而入院的比例显著减少,并因体力状况良好避免了治疗中断。

3)食管癌放射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

研究一:一项例食管癌患者的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探究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的作用。研究组患者由营养医生应用NRS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进行营养教育,对存在营养风险者除日常饮食,另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口服,经胃肠营养不足者辅以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处理(自行进食,以喝汤、汤泡饭、稀饭等流质、半流质为主),放疗反应重时,给予普通补液(主要输入葡萄糖、氨基酸、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等)。

研究发现,放疗期间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治疗组在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研究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40例Ⅲ期食管癌患者,行营养支持(NST组)或常规治疗(对照组),放疗结束为观察终点时间,期间患者接受两个周期化疗。

结果表明,NST组的体重(p=0.)、白蛋白(p=0.)、白细胞计数(p=0.)、血红蛋白含量(p=0.)等在治疗后变化较小,而对照组的变化很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和0)。

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p=0.)、并发感染(p=0.)、治疗完成率(p=0.)等相比,NST组也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所以,营养支持治疗的参与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治疗顺应性,缩短住院时间。放疗期间患者的营养状态普遍恶化,在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应对营养支持治疗更加重视。

2、放疗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专家共识()

为了进一步规范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在今年发起《放疗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专家共识》制定,该共识即将刊登,共包含六个部分,在此介绍几个概念并予以推荐。

围放疗期的定义:鉴于目前国内外没有围放疗期的统一定义,专家组拟定围放疗期的定义如下:从决定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开始至与这次放疗有关的治疗结束全过程,包括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三个阶段。

ONS在放疗前的应用:患者在放疗前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会对治疗以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放疗前应该常规进行营养状况的筛查,及时识别营养风险,采取营养干预。国内外的指南和共识,均推荐进行强化饮食指导,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已经证实,与传统饮食相比,个体化营养可以改善营养的摄入、维持体重以及生活质量,避免治疗中断和按计划完成放疗。

●推荐3:推荐在放疗前进行营养状况筛查,对具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患者及时采用饮食指导和口服营养补充,目标是改善营养状况。

●推荐4:放疗期间,尤其是头颈部、胸部以及消化道肿瘤患者,推荐通过饮食指导和/或口服营养补充来达到足够的营养摄入量。

●推荐5:建议放疗后患者至少接受3个月的营养评估或干预(营养指导和/或口服营养补充)

●推荐10:推荐定期给予放疗患者营养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营养宣教(营养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放疗预后有积极意义。

五、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

1、放疗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应选择上一阶梯。

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四达标,即达到四个目标要求:满足90%液体、≥70%(70%~90%)能量、%蛋白质以及%微量营养素。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如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优选模式,具有诸多优点

1)有利于维持和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功能;

2)有效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的干扰较小,对内脏血流和心排出量影响;

3)摄入相同热能和氮量时,经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体重增加和氮潴留程度优于胃肠外营养;

4)有利于提高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缩短病程;

5)对技术设备的要求较低,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费用较低。

3、ONS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放疗营养支持首选模式

1)ONS是放疗肠内营养的首选方式。

接受放疗的患者,当出现营养不良时,建议首选ONS治疗。ONS的使用符合生理、方便快捷、无创、安全、经济、依从性好、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持患者体重,可减轻放疗反应,提高耐受性,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ONS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放疗营养支持首选模式。

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指出,为了避免营养状态恶化、维持摄入及避免放疗中断,推荐放疗患者(尤其是头颈、胸、胃肠道)接受个体化膳食指导和/或ONS。

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建议: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应进行强化营养咨询教育和口服营养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量研究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cs/95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