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后期,维生素D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维生素D在体内的营养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年Lund和DeLuca发现,在服用维生素D后,维生素D本身会消失,但会出现几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更强的治疗佝偻病活性。第一种代谢物是25-羟基维生素D3,它是在肝脏中发现的,在正常情况下该物质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循环形式。现代研究表明,25-羟基维生素D3在血浆中的含量,是机体维生素D3营养状态的指示剂。正常情况下,25-羟基维生素D3在血清中的含量是维生素D3的3.1倍。
25-羟基维生素D3,即25-羟胆化(固)醇,也叫25-羟胆钙化醇、钙二醇,医学上称为胆钙化醇,简写为25-OH-D3。维生素D3是胆固醇的衍生物,在体内仅是其活性代谢物的前体,只有转化为25-羟基D3后才有生物活性。因此,25-羟基维生素D3又被称为活性维生素D3。效价是维生素D3的3-5倍,生物活性是维生素D-40倍,在刺激肠道吸收钙、调节骨钙和促进磷的吸收方面比维生素D3更有价值。
25羟基维生素D3结构式:
现在已经很明确,维生素D3吸收后,进入血液,在24小时内扩散到全身。血液中各种形式的VD3都与VD结合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VD在血中运输。不管来自于食物(饮饲,日粮和饮水补充),还是皮肤,维生素D3都被转运到肝脏,经肝细胞线粒体内的25-羟化酶羟化转变,然后形成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在肝脏中保存。但是25-羟基维生素D3不能直接对动物组织起作用,经过血液运输,进入肾脏,在肾近端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经过第二次酶促羟化形成1,25-(OH)2-D3,它比25-OH-D3生物活性更大,是VD3的20~40倍。然后以1,25-(OH)2-D3的形式通过血液运至肠、骨骼等组织中发挥其生理功能。
25-羟基D3在肾脏可以转变成类固醇激素
1,25-(OH)2-D3,也可以变成其它两种代谢物:24,25二羟基D3和1,24,25三羟基D3。25-羟基D3的生理功能实质上是通过其活性代谢物类固醇激素1,25-(OH)2-D3来实现的1,25-(OH)2D3的作用原理与经典类固醇激素一样,涉及遗传信息的表达。所以,25-羟基维生素D3又被称为活性维生素D3,1α,25-羟基维生素D3被称为全活性维生素D3。对维生素D的代谢研究表明,维生素D3在肠和骨骼内具有激素1,25-(OH)2-D3的功能,而在其它部位不具有此功能。因此,在生产实际和临床实践上,我们日常应用25-羟基维生素D3主要集中在肠和骨骼方面。年Soares等推测,对于小鸡25-羟基维生素D3的活性是维生素D3的2.5-4.5倍。
维生素D3在禽类机体内的半衰期为25天,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接近20天,24,25-(OH)2-D3大约为2天,而1,25-(OH)2-D3在6小时内就会消失。血浆中25-OH-D3的浓度可达40~90mmol/L,而1,25-(OH)2-D3的含量为1×10-7mmol/L,其灭活主要在靶细胞内发生侧链氧化或羟化,形成钙化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其中一部分再被吸收入血,从而形成VD3的肝肠循环,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这表明,生产实际和临床实践中,25-羟基维生素D3可以间断性补充,而若直接用1,25-(OH)2-D3,从理论上讲一天需要补充数次,才可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
维生素D2仅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是由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而成的;维生素D3存在于动物组织中,是动物皮下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而成的。维生素D2与D3在哺乳动物的效能相同,但对于家禽来说,作为植物性谷物饲料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2)的有效利用率很低,不能作为机体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2的作用只有维生素D3的3%,维生素D2在鸡的抗佝偻病活力只有D3的1/10-1/40。维生素D2在鸡体的代谢、排出速度要比维生素D3快得多。只有维生素D3可以作为1,25二脱氢胆钙化醇激素的营养前体,该激素可以增强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和家禽蛋壳的形成。现在的鸡混合饲料均为玉米-豆粕型,而且用豆粕代替了鱼粉,所以人为添加维生素D3是自然的。与鱼类不同,鸡和其它陆地动物肝脏不能储存适量的维生素D,只能储存少量的维生素D,舍饲环境和更高的生产预期都要求额外补充,而在多数情况下,鱼肝油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另外,空气质量差,煤炭、木材或者其它材料燃烧后漂浮在空气中的碳粒会消散和吸收UVB紫外线,从而减少机体中维生素D3的产生。经波长-nm(UVB)紫外线照射后,7-脱氢胆固醇在表皮和真皮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VD3源,然后靠温度在体内转化为VD3。哺乳动物VD的羟基化转化相对较禽类要好,禽类由于其体表覆盖羽毛较厚,加之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家禽根本接触不到或很少接触日光,密闭鸡舍光照强度限制,通过光照获得VD的转化能力较差,在其快速生长或肠道疾病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够通过自身转化VD,而获得足够的羟基D3来支持它们的骨骼生长和生产需要。因此,在家禽日粮中添加或饮水补充有生物活性的25-羟基维生素D3显得尤为必要。
25-羟基D3吸收不同于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D3,利用效率高,尤其是不受肠道营养吸收不良和霉菌毒素侵害等影响。大多数维生素D进入了血液的乳糜微粒,然后再穿过细胞膜。而25-羟基D3比D3更容易吸收,可以从肠道(小肠上皮细胞间质)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D3相比吸收较少受肠道损伤的影响,更为有效地增加血液中25-羟基D3水平,而25-羟基D3在血浆中的含量是维生素D3营养状态的指示剂,但通过提高日粮中维生素D3水平无法达到同样效果。这正是海能复合维生素中含有25-羟基D3的功能价值和独特优势所在。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3)的吸收和转运必须与脂肪的吸收相伴随胆酸盐。
25-OH-D3能够调节家禽肠黏膜结构,在肠道的累积吸收效果也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使用25-羟基D3可使肉鸡肠道受损时仍能维持最佳的血浆25-羟基D3水平,而普通维生素D3却没有这么明显的作用。
腐败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维生素D3具有过氧化作用,特别是分散存在于微量元素中时更易发生,商品饲料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混合在一起的。肉鸡饲料尤其是饲养后期为了益于育肥而添加较多油脂,夏季蛋鸡日粮普遍添加植物油(豆油)提高能量水平,温度高和储存条件限制,不同程度的脂肪氧化酸败是必然的,维生素D3损失而不足是难免的,额外补充是不二的选择。当今,家禽肠道损害是普遍的表现,常规维生素的吸收再受障碍。因此,用纳米微乳鱼肝油饮水是最佳途径,饮用富含25-羟基维生素D3的高浓ADE+25是最佳选择。
在日粮中添加或额外补充维生素D3,需要经过两次酶促羟化反应阶段,才能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羟基维生素D3,才能真正发挥其生理生化功能。使用25-羟基D3直接补饲,绕过肝脏转化,缩短了D3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加快钙的吸收速度,更为有效的提供D3的传统功能与本身的独特功能。不受肝脏功能紊乱的影响,避免了因为雏鸡肝脏发育不全、肠毒杆菌与药物及霉菌毒素等所致肝功失调或肝损伤,而影响维生素D3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减少了25-羟基D3的合成代谢。
25羟基维生素D3可以增强小肠、肾脏对钙和磷的吸收,同时调节骨骼钙的沉积和释放。25-羟基维生素D3进入动物机体内后,快速激化小肠的钙、磷转运系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沉积,促进血钙快速升高,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钙、磷的沉积和骨组织的钙化,以便于形成正常的骨骼。
维生素D3主要是在肠道的十二指肠部位吸收,在有油脂和胆汁盐存在时更易吸收,并且微团的形成是吸收的重要先决条件。在胆汁缺乏时,吸收量很少,而小鸡的胆汁分泌量很少。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一种代谢物,25-OH-D3或1,25-(OH)2-D3,可从母鸡转移到鸡蛋里,而不是维生素D3本身。
据报道,2周龄小鸡不能产生足够的胆钙化醇-25-羟化酶。因此,当种蛋来自采食低维生素D3日粮的种鸡时,其孵出的小鸡可能表现出佝偻病,即使日粮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也不能消除其症状。同样,当小鸡来自于采食低维生素D3日粮的母鸡时,如果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就会正常生长,与来自足量维生素D3的种蛋孵出的小鸡生长一样,即使在最初的2周给予缺乏维生素D3的日粮也不会影响小鸡生长。
由此可见,25-羟基维生素D3在小鸡尤其是育雏前期(0-14日龄)的重要性。
一是刚出壳雏鸡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胆汁分泌较少,直到14日龄肝脏由黄色变为赤色,血量增加。常规脂溶性维生素先溶解于油脂,经胆汁乳化,在小肠吸收,由淋巴循环系统进入到体内各器官。而25-羟基维生素D3吸收方式不同于脂溶性维生素(A、D3、E、K3),比D3更容易吸收,无需胆汁乳化,可以通过肝脏和小肠上皮细胞间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能快速补充雏鸡所需的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
二是2周龄小鸡不能产生足够的胆钙化醇-25-羟化酶,难以利用从饮饲中吸收来的维生素D3,小鸡固、液维生素补充剂宜含有25-羟基维生素D3。
三是来自低维生素D3的种蛋孵出的小鸡,如果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就会正常生长,与来自足量维生素D3的种蛋孵出的小鸡生长一样,即使在最初的2周给予缺乏维生素D3的日粮也不会影响小鸡生长。可见育雏前期补充25-羟基维生素D3的重大意义。
四是当种蛋来自采食低维生素D3日粮的种鸡时,其孵出的小鸡可能表现出佝偻病,即使日粮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也不能消除其症状,此时需要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治疗,宜采用富含25-羟基维生素D3的高浓ADE+25纳米微乳鱼肝油。
五是种鸡日粮中应有充足的维生素D3,以保证移行到种蛋中的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保障孵化率和雏鸡健康。母鸡缺乏维生素D可明显降低种蛋的孵化率,减少25-羟基维生素D3的转化,降低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从而缺少了移行到种蛋和雏鸡体内的25-羟基维生素D3,导致雏鸡维生素D缺乏症。因为鸡只能储存少量的维生素D,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鸡常常出现肠道问题,普通维生素D3吸收障碍,而纳米级维生素微乳液吸收较少受肠道损伤的影响,成为种鸡饲养的首选,所以高浓ADE+25纳米微乳鱼肝油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产蛋禽肝脏中25-羟化酶活性较强,雌激素不仅促进维生素D3的25-羟化,而且保护D3和25-OH-D3免受酶降解,因此保证D3向25-OH-D3的有效转化。因此,蛋禽要特别注重保肝,产蛋的问题实质上是肝血的问题。通过补充纳米微乳复合维生素减轻肝(胆)肾的负担,修复肝肾细胞,改善肝脏生理机能,增强肝脏合成代谢的能力,维护肠道健康,增进营养消化吸收,促高产,延长高产期,降低死淘率。纳米微乳复合维生素生物利用度高,护肝效果最佳,是滋肝养血之圣品,即使肝脏损伤也可吸收,为蛋鸡生产带来了福音!按照中医的理论,春属木,主肝,宜养阳。现在正是春季,正是养肝的好季节,春季养好肝有利于全年的健康。所以,要多给鸡补充一些富含25-羟基维生素D3的纳米微乳复合维生素,其中还富含左旋肉碱,防治脂肪肝,在养肝的同时避免肝损伤,进一步维护肝脏的健康。
在动物体内,25-羟基D3比VD3吸收更有效,生物学活性更高。日粮中直接补充25-羟基D3,不仅缩短了VD3在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避免了因肠道损伤,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时在吸收利用方面的影响。
文/海能生物周少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禽业快讯,祝您生活愉快!
文章来源于网络,尊重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aijiaxiaoxue予以删除!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