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静下心看完一本书了?你工作学习时能否排除干扰?你做事时能否不看手机?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当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资源,网络一开应有尽有,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哪怕事情堆如山,也要看一下新鲜事,生怕错过这世界的日新月异。
直到DDL,禁不住惊呼“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回忆发现时间都在App里。app固然精彩却是“过目即忘”,“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脑里什么也没留下,自己无形中就活成一个挖空心思抢占用户时间的app们的日活量。
同样被信息“绑架”的,不仅是沦陷在手机和网络中的成人,还有深陷在“开卷有益”漩涡中的当代学子们。
信息发达让我们随时可以找到各种学习资料,不少家长把诗词歌赋、教学音频、习题考卷、课程视频一股脑的塞给孩子。
“早上起床先晨读,边吃早饭边看App的国学小课,午休时间也不能浪费,午饭后25分钟的线上英语课,晚上放学路上词汇练习的打卡。到家后去阳台练习跳绳,边跳还得边听故事磨耳朵……”
这是一名普通学生的日常,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学子的缩影。这种“与时间赛跑”的做法也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里,吃饭时看视频,走路坐车时听音频,上厕所都恨不得娃带本书进去,争分夺秒见缝插针,看书背诵一刻不停,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程序式童年成了这代孩子的日常特色。
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碎片时间增加的学习内容,听得多记得少,正所谓“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太卷了!
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刻苦学习的孩子,挑灯夜战,拼命背书做题,但往往成效并不如意?
答案也许就藏在我们贪心的多任务同步执行中,“高耗低效”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出现消化不良,摄入过多吸收过少(过犹不及)。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工作记忆”无法同时处理那么多信息量,“信息过载”时,工作记忆系统崩塌,学习系统关闭,结果就是听不懂学不进。
一边是“信息过载”,一边是争赢赶超唯恐浪费分秒的心态。殊不知,大脑也像胃一样,只能承受有限的摄入吃撑了会难受,难受了就会生病。不成体系的囫囵吞枣,不经消化的猛塞,毫无喘息空间的大脑也会消化不良。
当大脑超负荷时,学习系统不仅会关闭,你费尽心力的狂轰乱炸,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带来反作用,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后期为大家呈现。
tobecontinu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