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面对一个还只会“嗯嗯~阿阿~~呜呜呜“的宝宝,家长能够最直观”沟通“的恐怕只有他的便便了。为了宝宝的健康,观察便便成为了家长的每日功课,当真是又期待又嫌弃,(一本正经脸,哈哈)
一、不同阶段的正常便便
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排出人生的第一次“便便”,医学上称为“胎便”,接下来随着宝宝进食母乳或者配方奶,以及开始添加辅食,便便的性状和气味、颜色、次数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1.新生儿的胎便—墨绿色
胎便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几个小时就会排出,2~3天内排净,墨绿色,较粘无味,不成形的软便,主要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吸收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
2.母乳喂养的大便—金黄色糊状
最初的几天,随着胎便逐渐排出,宝宝的大便会呈黄绿色过度为金黄色,比较均匀的糊状或者膏状的便便,无味或者略带酸味。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差别比较大,有的宝宝1~3次,有的则多达8~10次。只要宝宝精神好,生长和发育良好,就不必太在意。
3.人工喂养的大便—淡黄色或土黄色膏状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通常会干燥一些,次数少,呈土黄或浅黄色膏状或硬膏状,略带一些酸臭味。正常情况下,一天1~2次,或者两天一次。
4.混合喂养的便便—浅黄色软膏状
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介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之间,呈浅黄色,均匀糊状或软膏状,带酸臭味。如果以母乳喂养为主,可能便便的次数多一些,如果以配方奶喂养为主,便便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
4.添加辅食后的便便—褐色条状便
刚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可能会出现食物消化不全的状态,大便中含有半腐烂的菜叶或颗粒物,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的大便慢慢接近成人,颜色较暗,成形条状便,臭味明显。
二、比较常见的“异常”便便
1.奶瓣和白色颗粒
常见于0~3个月小月龄婴儿,便便总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无黏液,黄色液体状,较稀,看起来油亮亮,类似于“蛋花状”,甚至放屁都会带出点。这主要是宝宝肠道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够消化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月龄增加,逐渐转好。建议母乳妈妈注意下饮食,适当减少蛋类、肉、奶的摄入,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将奶粉调稍稀一些。
2.绿色稀便(排便量少,偏绿色,有泡沫或粘液。)
引起绿便的原因很多:其一,胆汁是绿色的,经过肠道时与肠道细菌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黄色,小月龄宝宝由于肠道短,有益菌群不稳定,没等转化好就排出体外了。因此,3个月以内的宝宝偶见绿色或者黄绿色大便都是生理现象。
其二,孩子吃的奶偏凉或者是手脚、腹部受凉,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肠道胆绿素来不及作用随大便排出体外。此种情况,绿便一般持续1~3天转好,平时家长可帮宝宝轻轻按摩下肚子,注意腹部保暖和冲泡奶粉的水温。
其三,母乳喂养的宝宝,频繁哭闹频繁给奶,或是超饥饿的情况下吃的太快,导致宝宝只吃到了过多的前奶。前奶富含大量的乳糖,宝宝肠道消化能力有限,糖分走到直肠发酵,形成绿便稀便。(所谓的“饥饿性绿便”实际上是后奶吸入不足造成的,所以宝妈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帮助宝宝戒掉“零食奶”,喂奶时不要频繁的交替喂奶,后奶含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更加耐饿。)
其四,奶粉含铁量高,宝宝吸收不完全,多余的铁质使大便带绿色。
其五,绿便,与妈妈吃绿色蔬菜无关,叶绿素不会进入乳汁,但在添加辅食初期,菜泥没能得到良好的消化,也有可能出现绿便,是正常现象。
3.泡沫状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中含有泡沫,且带有酸味,主要是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导致的,建议妈妈少吃甜食,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出现泡沫状便便超过3~5天最好更换含糖低的配方奶粉。当然母乳性腹泻的宝宝,经常出现泡沫便便或水便分离,只要精神好,不哭闹,体重增加,就不必担心。添加辅食后,泡沫状便,则提示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好,少量属于正常现象,适当减少米粉或者米饭、馒头等主食的喂养即可。
4.水便分离
水便分离,呈汤水状,而且次数增多,母乳喂养极大可能是发生了母乳性腹泻,(吃母乳就拉稀,妈妈纠结的母乳性腹泻到底该怎么办?)点击蓝色字体,可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多少钱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