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它会造成骨脆性增加,是一种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会出现腰背痛、身材变矮、驼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腰背痛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骨质疏松的人一旦受到外伤,极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骨折,易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然而,在临床中发现,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许多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1误区一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实验证明,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不宜过多食用。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坚持喝牛奶,少吃高脂、高蛋白质的食物。2误区二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因此,治疗不应单纯地补钙,而需要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3误区三骨质疏松为老年人特有。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沾染上不良嗜好,经常挑食或节食,易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量减少,身体瘦弱,达不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因此,应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4误区四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及早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5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人在前期对骨质疏松的症状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腰背痛或发生骨折后再去诊治。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6误区六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并不只是表现为腰酸腿痛,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会导致其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当感到有腰腿痛、胸闷等明显症状时,医院诊治。7误区七患骨质疏松症自己吃药就可以治愈。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吃药只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之一,即便吃药,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8误区八防骨折,宜静不宜动。体育锻炼对防止出现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流失,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发生骨折。9误区九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善。因此,患者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1.高危人群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1)固有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
2.疾病症状
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3.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疼痛本身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不仅患者生命质量和死亡率增加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