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预防 >> 尿常规检测那些事儿,你也可以看懂

尿常规检测那些事儿,你也可以看懂

 

曾有位朋友问:“尿常规检测对疾病筛查重要吗?最多也就能查出肾病类疾病吧?”

对于不懂医学的朋友来说,难免会有此类想法。相信大多数人也曾做过尿常规检测,但真正懂得其检测意义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事实上,它不仅能筛查肾脏疾病,还可提示多方面的疾病风险。

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普及关于尿常规检测项目及每个检测项的临床意义。(普通尿液分析仪检查项为11项;普泽众康研发的“验嘘嘘”系列产品检测项为以下14项)

白细胞

白细胞常存在于血液中,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白细胞混入尿液就形成了尿白细胞。

阴性

尿白细胞检测为阳性时,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其它泌尿科,肾病科和妇科疾病等。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作为尿路感染的过筛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应用广泛

阴性

尿亚硝酸盐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尿比重

主要用于估计肾脏浓缩功能。

1.-1.

(1)尿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常见于

①生理性:如禁水、大量出汗等。

②病理性:如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

(2)尿比重减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常见于

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

②病理性:如尿崩症、慢性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及恢复期等。

(3)尿比重比较固定: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比重一般固定在1.左右,呈等张尿。

尿蛋白

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定性:阴性

(1)生理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

①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低温刺激、精神紧张等。一旦诱发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多见于青少年。

②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是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定性试验有时高达“++”,甚至“+++”,但卧床休息后可消失。

③摄入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一次进食大量蛋白质。

(2)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及尿道出血等。

葡萄糖

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含或仅含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定性:阴性

(1)生理性糖尿:常见于一次摄入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常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如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糖尿等;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尿酮体

正常人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

阴性

(1)糖尿病性酮尿:常伴有酮症酸中毒。

(2)非糖尿病性酮尿:常见于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肝硬化等。

尿胆红素

血浆中有3种尿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δ-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

阴性

尿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病。

尿胆原

结合性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人肠腔,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

阴性或弱阳性

尿胆原阳性或增多,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或溶血性黄疸。

潜血

潜血是指在肉眼或显微镜下时不一定观察到红细胞的存在,但有红细胞的成分即血红蛋白存在时,即可以使尿潜血反应呈阳性。

阴性

尿潜血阳性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对于一些临床无症状而尿潜血阳性者,应注意定期复查。

酸碱度

即尿液pH值。

尿pH值(酸碱度)为5.5~7.4,一般情况下为6.5左右。

(1)生理因素对pH的影响:

①饮食:摄食大量肉类或饥饿状态,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

②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pH降低。

(2)病理变化:

①pH降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白血病等。

②pH升高,常见于碱中毒、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尿钙

尿钙是指测定24h尿液中钙的含量。

2.5~7.5mmol/24h

(1)尿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3摄入过多、特发性高尿钙症、溶解性骨癌、骨质疏松症、肢端肥大症及肾小管损伤等。

(2)尿钙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软骨病、手足抽搐症、低钙膳食、慢性肾衰、尿毒症等。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一种有力的抗氧化剂。尿中维生素C的检测可以避免临床漏诊或误诊,减少实验误差,更好的满足临床对尿液检验的过筛作用

阴性

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降低时,常见于Vc摄入不足、坏血病。

尿肌酐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由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饥饿,发热,贫血,摄入药物等都会影响尿肌酐的结果。

8.4-13.25mmol/24h或40-mg/dl

(1)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某些消耗性疾病,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发热以及饥饿等。

(2)减少:常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亢,贫血,瘫痪,伤寒,破伤风,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等。

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

文献1列出的参考值为:

尿白蛋白排出量:24h尿30mg/d;20μg/min;0.46μmol/d;夜间尿10μg/min;尿白蛋白浓度:随意尿或晨第一次尿30mg/L;0.46μmol/L;

白蛋白/肌酐:随意尿27mg/gCr;0.41μmol/gCr;3.1g/molCr;47μmol/molCr;

晨第一次尿20mg/gCr;2.3mg/mmolCr;

(1)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如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慢性肾炎少尿期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的糖尿病酸中毒等。

(2)降低:常见于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术后肠道瘘管和长期吸引胃液后,以及严重呕吐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等。

1.潘静,魏明竟.尿液微量白蛋白的研究近况[J].临床检验杂志,,21(5):-.









































治白癜风偏方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zlyy/20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