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预防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手册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手册

 

第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治疗

2.2 不良反应 共有55例服用阿普唑伦,6例出现头晕嗜睡,4例剂量减半后症状消失,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125例均服用维生素e病例中,3例出现头痛,停药后消失

1.1 临床资料 125例中男47例,女78例;年龄51岁23例;平均36.72岁病程2个月~1年28例,2~4年55例,5~15年29例,>15年13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0年;平均5.83年所有患者均因上腹痛、上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烧心或恶心呕吐等部分或全部消化不良症状就诊治疗前均做常规检查、电子胃镜、肝功和全腹黑白b超等检查,除胃镜下发现83例有轻度慢性胃炎或胃窦炎,hp阳性91例(快速尿素酶法)外,余无异常发现病史均超过40天,并除外其它全身疾病所致的胃肠症状,1个月内未服过影响胃肠道药物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5例)和对照组(b组与c组各40例),每组病情和一般情况大致相同,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

(收稿日期:2004-04-13)

本文所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的显著特点是“综合”:首先是先从中西医自身领域出发,力图寻求各自治疗fd的最佳药物组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药物治疗上的结合第二,把患者的自我调养纳入治疗的必备环节在上述治疗的病例中,导致临床症状一过性加重的因素依次为:情绪波动91%(32/35)、烟酒饮食因素85.3%(29/34)、感冒66.7%(14/21)、过度劳累65%(13/20)因而要求患者服药期间:勿过劳、勿生气、戒烟酒、忌辛燥等,并要求起居有节、慎防感冒后二者隶属于中西医治疗范畴之内,实施到位,可明显加快治疗进度,逆之,则可加重或显著加重临床症状另外,此法用于治疗临床上众多未能确诊的的fd疑似病例每获奇效(但要除外胃癌患者),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究,其治法尚需在广泛的实践中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用自拟调中汤(组方:茯苓、白术、扁豆、薏苡仁、苍术各20g,枳实、枳壳、大腹皮、乌药、木瓜、苏梗、神曲、陈皮、法夏、藿香、佩兰、升麻、柴胡、川楝、郁金各10g,蒲公英、鱼腥草各30g,黄连、甘草各6g),随证稍作加减每天1剂,水煎三服,早、中、晚餐后30min后内服;西药采用吗丁啉片10mg,阿莫西林胶囊0.5g,谷维素片20mg与维生素e胶囊0.1g,溃疡样型选加法莫替丁20mg,有情志因素者选加阿普唑伦0.4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b组单用a组中之西药部分治疗(用法仿a组);对照组c组单用a组中之中药部分治疗,餐前30min口服;上3组皆服满1疗程(3周)在治疗过程中均要求患者勿过劳(从事重体力活动),勿生气(防止情绪激动与压抑),戒烟酒、调饮食(定时进餐,以清淡、营养食物为主,忌辛热刺激、冷硬及高糖、高淀粉食物),起居有节、慎防感冒并因人制宜,施以心理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过去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指一组非器质性原因的引起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上腹痛、上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或其它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fd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广泛存在,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对正常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对医院就诊患者的统计资料表明,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据国内资料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而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故需积极努力寻求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近3年来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 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1.

1.3 疗效标准 上列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显效:在疗程结束时(下同)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85%有效:症状基本缓解,疗效指数61%~85%好转:部分症状缓解或减轻,疗效指数36%~60%无效: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疗效指数≤35%

3 刘红春.袖珍消化系统用药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83.

表1 分组治疗fd疗效比较 例(%)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注:a、b组比较:χ 2 =3.93,p0.05以上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fd较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无明显差异

5 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等.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9,19(3):162~164.

4 江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4.

目前治疗fd尚缺乏理想的手段,西医的治疗手段概括有:促动力(如西沙比利、吗丁啉)、抑酸(h 2 受体阻滞剂、ppi)、抗菌(主要指抗hp)、抗抑郁(阿普唑伦、多虑平)与心理治疗等;中医治疗主要从肝脾胃论治,采用健脾、疏肝、降胃等为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从中医观点来看:fd属中医的“腹胀”、“脘痞”、“胃痛”、“反胃”等范畴从辨证来看,病位涉及肝、脾、胃,脾虚(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胃肠运动迟缓)是发病的基础,肝郁(胃肠节律功能的紊乱、精神的焦虑和紧张)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fd症状)的原因,湿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因此采用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清热除湿为基本治则用药上,以茯苓、白术、扁豆、薏苡仁、苍术健脾化湿;枳实、枳壳、大腹皮、乌药、木瓜、苏梗、神曲理气和胃消食;陈皮、法夏、藿香、佩兰降逆化浊止呕;蒲公英、鱼腥草、黄连清热解毒并能健胃;升麻、柴胡、川楝、郁金疏肝理气并可升提脾之清气,清升浊自降,(胃气下降)另外,现代药理证实:枳实、枳壳、大腹皮、乌药等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运动 [2]

8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7.

王伟 2005-12-13 13:08:29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8月第2卷第8期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1.

9 黄延祚.常用药物临床新用途手册,第2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1.

2 结果

7 陆凤翔.内科临床处方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11.

3 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6 秦文翰,甘代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6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将12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5例)与对照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用自拟方调中汤,西药采用吗丁啉、阿莫西林、谷维素与维生素e,根据个体差异可选加法莫替丁和(或)阿普唑伦b组为西药组(采用a组中之西药部分),c组为中药组(采用a组中之中药部分)疗程为3周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并要求患者加强自我调养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7.5%、82.5%,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无明显差异

从西医观点来看:fd发病的可能原因有:上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增多、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内脏神经感觉过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胃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及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与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 [3] ;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谷维素能调节间脑功能,并能激活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的丘脑下部和大脑边缘系统,对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少内分泌平衡紊乱,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 状 [4] ;潘小平等人报道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精神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5] 阿普唑伦是目前抗抑郁的首选药物,速效而无毒 [6] ;阿莫西林系不受胃酸及食物影响的速效杀菌剂,对大多数革兰阳性与阴性致病菌均有强大的杀菌效能 [3] ;由于胃粘膜每天都要受到食物的刺激与咽下细菌的侵入,胃粘膜常常因此而产生轻度的炎症与小的糜烂并不断自我修复,胃粘膜每天都处在这种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平衡之中 [7] ,这种损伤对健康人基本不引起主观感觉,对fd患者则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主观感觉(如疼痛)由于fd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仅为正常人的1/3 [8] 阿莫西林的杀菌效能可以对付咽下细菌的侵入,维生素e胶囊可以加强抗病力及受损组织的修复 [9] ,此二药结合运用(按中医观点:前者驱邪,后者扶正)可以较好地保护胃粘膜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zlyy/3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