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医院祝大家
小年快乐,
阖家幸福!
小年究竟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咱们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有的地方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小年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帷幕,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习俗-除尘养生价值:相当于打一次预防针
民间人们认为“尘”与“陈”谐音,陈是陈旧之意,包括过去一年里所有的东西。人们在小年扫尘,就有“除陈布新”的寓意,认为扫尘就可以把过去的“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地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其实,从科学上分析,但凡垃圾灰尘、污水废物等肮脏的环境多带有病菌,且春节后天气要逐渐变暖,各种病毒害虫滋生,更易泛滥,此时扫尘除菌尤为及时合理。因此,人们利用腊月的农闲时间,在年前把清理卫生的工作做好,进行彻底的大扫除,既显示了新年的新风貌,新气象,也符合科学卫生的规律。小年习俗-剪纸养生价值:相当于给大脑做一次SPA剪纸是一种难得的精细运动。它通过大脑与双手的协调操作,将想象中的图案描绘出来,整个过程对大脑形成了良性刺激,相当于给大脑做一次SPA,是延缓大脑衰老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剪纸过程需要人集中注意力,均匀呼吸、静心凝神、神情愉悦,因此对气息的调节作用不亚于书法、绘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剪纸操作时间过长容易让双眼和颈部产生劳损。所以,剪纸过程中人们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抬头望远,以免产生颈部酸涩、双眼发干的现象。
小年习俗-祭灶养生价值:相当于给脾胃做一次按摩祭灶本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习俗,但是演化至今几乎只剩下吃灶糖这一项内容,说明在小年前后吃甜食有着深刻的养生道理。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冬季脾胃机能相对旺盛,因此吃甜食能很好地补充脾阳、调和脾胃气血,适当缓解脾胃负担较重所带来负面影响。脾胃的吸收、运化功能良好,人们才能在冬季很好地“藏精”,为来年春季预防疾病打下良好基础。
小年饮食禁忌
禁暴饮暴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那叫一个“丰盛”啊,再加上愉快的节日氛围,很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之后“胃肠道”便会“遭了殃”,所以春节期间面对丰盛的大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啊,坚决抵制“诱惑”不要吃太多,千万不可因小失大。
禁大量饮酒——春节期间的各种聚会中,“喝酒”必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大家都知道酒这东西少喝还是好的,但喝多了不仅会伤胃,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
禁饮食过于油腻——逢年过节少不了各种硬菜和油炸食品,饮食油腻不是好事,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如果吃得太油腻,还容易引发疾病。
禁让老人吃得太荤——上了年纪的老人胃肠道功能会有一定的下降,所以吃太多的肉或者其他油腻高热量的东西对他们来讲,很难消化。
医院养生推荐
小年一过,过年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人们就开始忙着购置年货了,准备过年了,此时必须好好保暖,养护身体,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埋下根基。
饮食篇--吃点甜食
小年吃灶糖既是饮食习俗,也是时令养生之道。老人和孩子由于脾气相对较弱,所以很有必要在小年前后适当吃甜食,给脾胃做一次按摩。这样才能在冬季很好地“藏精”,为来年春季预防疾病打下良好基础。
比如吃灶糖、麻糖等,而且吃甜食能很好地补充脾阳、调和脾胃气血。
生活篇--清洗物品
按照中医理论,人的体表有一层卫气。这层卫气对预防疾病非常关键。小年前后,人体阳气减弱,体表卫气亏缺,且在室内温度条件下腠理舒张。此时体表卫生不好,病邪容易进入人体。
因此,小年前后除尘、清洗被褥、枕巾、内衣,能减少病邪的存在,给体表卫气减轻负担,值得大力提倡。
心理篇--恬淡安静
小年,是一家人团聚的热闹时刻,自然要高高兴兴的。此时已算进入春季,肝阳、肝火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求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使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
医院温馨提醒: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原有冠心病、心梗、心衰、脑梗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
首先要坚持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者减量;
其次要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三是要保证睡眠,避免过劳,
四要注意监测自己病情变化;
五是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的剧烈波动也是心脑血管病诱发因素。
医院温馨提醒您:
距离春节还有7天识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