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互助控糖
明星用户经验分享
FENXIANG
陈先生戴泵17年
我叫陈培军,男,62岁,我是年6月确诊的糖尿病,当时体检的时候发现的。发现的时候空腹血糖是10点多,餐后两小时血糖15左右。医院,做了强化治疗,出院后我用西药降糖,主要是饮食运动控制,但效果不太好。直到年8月我住院做手术,医院临时给我用了一个胰岛素泵,仅用一周时间,效果非常明显,出院前经医生介绍,我买了圣唐胰岛素泵(后改为火风凰泵),一直用了17年,比戴泵前效果比较明显。在每年体检中,特别是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尿等糖尿病金指标一切为正常。最近我做了一个CT,医生评价说:血管分析像显示,各冠状血管走行自然,管壁光滑,未见明显斑块,管腔未见确切狭窄及充盈缺损。下面从六个方面如何融合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控糖经验。
一、戴泵方面:在携带胰岛素泵时,我十分注意牢固、方便和安全的原则,将泵放置在固定的下外衣口袋中,在睡觉前妥善放置泵盒,系在腰上,以免出现胰岛素泵的摔落或药液泄漏。在洗澡或进行影像学检查前,我通过快速分离器取下胰岛素泵,在穿、脱衣服过程中注重对输注装置的保护,防止出现静电报警、损坏、受潮、扭曲等问题。我戴胰岛素泵期间也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注障碍、对敷贴过敏、输注部位不适或疼痛刺激、胰岛素泄露、血糖指标异常等。一是发生低血糖。常与以下情况有关:外出,治疗依从性较差;进食量偏少;胰岛素用量与血糖实际水平不相应,用量过高,所以要随身带点食(糖)品。二是异常高血糖。储液管有滴漏,但未及早发现;餐前忘记输注大剂量胰岛素,或延迟输注;胰岛素泵的输注构件发生堵塞,导致不能正常输注,要及时检测更换。三是部位有疼痛、刺激或针头脱落。前者主要与输注部位未按时更换,受刺激所导致;而后者主要为患者日常的穿脱衣物、活动或翻身引起针头脱落。四是发生胰岛素泄露。主要与胰岛素泵的管道连接不紧密或软针头脱出有关。
二、饮食方面:我觉得饮食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血糖的影响比药物和运动还要大。尤其对于二型糖尿病,饮食的影响是特别大的。从得了糖尿病之后,我补充了许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比如看《健康之路》、《中华医药》、《养生堂》与糖尿病有关的节目,还有类似书籍,比如《糖尿病人吃什么》等,根据这些来做饮食的控制,所以饮食对于糖尿病人都非常重要。还有就是在控制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营养。现在根据我的经验和不断学习的知识,建议大家控制饮食一定要注意营养,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用其他方法无论是运动还是药物来调节血糖。如果只注重血糖而忽略了营养就因小失大了。血糖稍高稍低影响还不是太大,一旦缺少营养会引发比糖尿病还可怕的疾病,所以一定要保证营养。再有就是我的饮食方面是这样控制的:掌握哪些东西升糖快(根据升糖指数),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不该吃,根据这些来轻松搭配,也不用刻意去计算。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掌握的合适食物选择饮食。饮食对于糖尿病人特别重要,因为无论是药物还是胰岛素都是定量的,只有食物是不断变化的,饮食控制不好,血糖一定不会平稳。糖尿病什么都可以吃,而且营养一定要均衡。如果营养均衡完全不需要任何保健品,食物里最原始的东西就是最健康的东西。但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就是要掌握好量,比如低血糖的时候糖就很好,当然可以吃了。在不知道吃多少的时候就要把监测跟上,通过测血糖来确定我们应该吃多少,应该吃什么。血糖高的时候就不要吃了,血糖低的时候就多吃点。
三、运动方面:运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病情比较轻的糖友,运动的作用强于药物。吃饭后1小时运动最好,书上写的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0.5~一1个值,但是运动半小时我估计2个值都没有问题,如果运动强度高一点半小时3个值都没有问题。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利用增强,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分的利用。做增肌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储存糖的能力,减少血糖波动。运动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运动方面细节太多,我主要看的两本书是《糖尿病运动指南》和《糖尿病监测与运动手册》,可以看里面的详细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还有很多注意事项。
四、监测方面: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监测跟不上,你的饮食,运动,用药的规律就都不知道了。空腹和餐后血糖都要监测,监测可以辅助饮食运动和用药,要掌握饮食运动和用药的规律必须通过监测来完成。医院的哪个医生给出的建议,都要通过监测来验证其是否合理。糖尿病是个体化非常强的,因人而异的病。每个人的胰岛功能不一样,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水平不一样,对食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吃相同的食物反应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吃相同的药物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做相同的运动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模式能匹配每个人,每个人必须通过监测来找到自己的规律。别人的监测结果未必适合你,养成习惯,把测血糖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形成生活规律后就容易坚持下来,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容易就忘记这事了,不容易坚持下去。所以不要怕扎手,通过监测掌握适合自己的饮食规律受用一辈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监测饭后血糖低于正常值,就可以加餐吃点东西补充营养,享受吃的乐趣。不要因为监测结果血糖高低影响我们的心情,监测血糖是我们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态度,也是对疾病的一种态度,因为坚持检测,我们的血糖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不要因为血糖高一点就影响心情,影响我们心情的应该是并发症,坚持检测我们就可以远离并发症,所以不要为偶尔的血糖高而心情不好。我们现在注意管理糖尿病了,偶尔高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更不会有事。通过检测,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血糖波动带来的危害,即使正常人也会有血糖高点的时候,只是没有我们波动的快。所以监测只是一种态度,我们已经努力去控制血糖了,就足够了,更加不能因为监测结果影响心情就不坚持监测,监测结果是血糖一时的高,而不监测可能就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血糖高,那样危害更大。
五、学习方面:了解糖尿病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糖尿病人学习最快的方式。我觉得比较好的《糖尿病人吃什么》、《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全书》非常好。当我们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疾病就会非常坦然,而且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通过分享信息让身边的人重视健康,远离糖尿病。坦然的面对糖尿病,改进生活方式,我们会活的比别人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也可以防止上当受骗。糖尿病没有捷径,接受糖尿病教育做好自我管理是最有效,最快速,最省钱的治疗方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不要让胰岛功能继续受损,保住残存的胰岛功能。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胰岛功能保住了,治疗方式还可以有机会调。胰岛功能衰竭了,有好的治疗方式出现,也与自己没关系了。另外,糖尿病人从确诊后就要开始并发症的防控.有条件的一定要定期检查糖化,胰岛功能,肾功能,眼底和足底等。尤其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因为糖尿病人在中医上应该是阴虚内热。所有并发症都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控制的住而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发现晚了,治疗费用会非常高,效果也差。
六、几点体会。我认为胰岛素泵特别适于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在两次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生活不规律、工作较忙、经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也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后省去了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麻烦,不再受到定时进餐的约束。
1、炎热与寒冷状态都会使人消耗过多的葡萄糖,过多的能量消耗用于大量出汗或产热以维持体温,所以这种情况下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需要适量减少,如果体力活动量又比平日增大,则更要降低基础率或追加量并多监测血糖,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我的基础率、追加量由原来的50左右降到40左右,现在降到30左右)
2、炎热的夏天出汗多,皮肤潮湿,固定导管针头的粘贴胶布很容易松懈而脱落,接着针头就会离开皮肤,所以要经常观察与检查粘贴胶布固定的情况,避免发生针头拔出胰岛素没有输入人体的情况。在炎热的天气外出时,胰岛素泵外面最好包裹一层聚乙烯与铝箔以隔绝热点传导,外面再用衣服遮蔽。
3、寒冷的天气对泵治疗者威胁不大,因为泵可以贴身佩戴,外面用棉衣遮盖仍可保持体温,但是当你感到非常寒冷,室外温度达到零下时,一定要避免让泵在这么冷淡空气中,以免胰岛素冷冻而失效。
4、如果使用的是短效胰岛素,那么在37℃以下可以保持生物活性达数周,但是采用超短效胰岛素时,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35℃可能效果会降低。所以如果去特别炎热的地方,最好换成短效胰岛素继续泵的治疗。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备用的胰岛素,胰岛素应当储存在常温容器内。
5、装泵前患者应洗澡、更换衣服,再彻底清洗双手;为了避免感染,不要触摸或接触针头和输注导管接头;认真消毒输注部位的皮肤;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待消毒剂干燥后确保针头刺入皮肤时没有湿的消毒剂;另外,每天应检查输注部位,查看是否有红肿、出血及针头套管脱出。如出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更换储液管、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
以上分享欢迎各位老师、专家、泵友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经验分享只作为相互鼓励的方式之一,具体控糖方法需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和体会,欢迎扫码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