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后的营养治疗
胃肿瘤切除后,胃的容积大大减少,胃的贮存和消化功能大大降低,病人摄入量减小,常会出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
1、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腹泻及维生素缺乏等。体重减轻在胃手术后颇为常见,约1/3的胃部分切除术者术后体重减轻。腹泻多发生于清晨或餐后,脂肪泻亦常见,发生率约10%。维生素吸收障碍的表现尤以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周围神经炎、口角炎等为常见。
2、贫血主要类型为铁缺乏所致的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亦可有因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在胃部分切除病例中的发生率约1/3~1/2。
3、代谢性胃病:由维生素D及钙的摄入和吸收障碍而引起。表现为腰背痛、多数性骨关节痛。严重者可致骨骼畸形、跛行、病理性骨折等。
胃部术后6h血液动力血稳定,病患即可进食少量的温开水或葡萄糖饮料。如无不适,次日可开始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菜汤、稀藕粉以及短肽型营养制剂,主要提供易被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短肽营养制剂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不增加病患胃肠道负担的短肽,不需消化,快速吸收,全面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此时不宜吃蔗糖、牛奶及豆浆等胀气食物。
随着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第三日起可开始进食少渣半流食,例如大米粥、蕃茄汁烩豆腐、小馄饨、菜汁烩挂面、豆腐花等。也可补充整蛋白全营养制剂,其营养丰富全面、均衡,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胃肠道负担小,可帮助机体快速恢复。
之后可改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无刺激性、少纤维软食,一日6-7餐。若进食后有恶心、腹胀等不适,则应减少或停止饮食。待症状消失病情好转之后,再开始进食,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量进餐,逐步适应残胃的消化功能。
胃切除后的较长时间内,应采用少食多餐的重要饮食制度,每天要保证有足够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的细软食物,如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瘦肉类、豆腐、豆浆等豆制品、鲜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必要时额外添加乳清蛋白或给予高蛋白全营养制剂,以弥补术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填补手术创伤的损失。等手术创伤完全康复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普通饮食。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