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吸收不良综合征治疗专科医院 >> 手术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常识 >> 得了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有哪些不良

得了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有哪些不良

 

二甲双胍自问世以来,就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是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超重患者还是体重正常的患者,除非有肾损害的证据或风险,否则患者应从开始就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该包括二甲双胍。然而很多糖友担心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损害肝肾功能和引起乳酸酸中毒,或担心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从而抵触服用二甲双胍,使一些原本可以从二甲双胍治疗中获益的患者错失治疗良机。那么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有哪些不良反应?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笔者就来说说。

确实,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或多或少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甲双胍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可以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不过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加量,适当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分次随餐服用,是减少治疗初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当然了,当有严重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时,要停用二甲双胍。

除此之外,有文献显示: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老慢支、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老年人,二甲双胍能增加乳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发生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致命的,抢救不及时多半预后不良。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有关,在掌握好禁忌症的前提下,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或风险极低。值得说明的是,二甲双胍无肝肾毒性,不会损害肝肾功能。理由如下:

1、二甲双胍主要都在小肠吸收,吸收以后主要是胃肠道的浓度最高,肝脏和肾脏中的浓度很低,最终有肾脏将二甲双胍排泄出去,清除迅速,12~24小时90%的二甲双胍都能排出体内。因此,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且多出现于治疗早期。

2、二甲双胍是以原形经肾小球排泄,清除迅速,其清除率是肌酐的3.5倍,本身对肾脏功能没有影响,也没有二甲双胍损害肾脏的报道。不过上文我们说到有文献显示,二甲双胍有可能增加老年人(如80岁以上),尤其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尽管这个风险实际上极低。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还是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的(3~6个月检查一次)。我国最新的专家共识是,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用药:eGFR≥60ml/(min*1.73m2)可安全使用,eGFR在45~60ml/(min*1.73m2)之间谨慎使用,eGFR<45ml/(min*1.73m2)停用。总之,只有在肾功能受损(eGFR<45ml/(min*1.73m2))和低氧血症的患者中,由于这两种疾病容易发生乳酸的蓄积,才不建议使用二甲双胍。

3、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但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值得说明的是,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担心肝脏本身的疾病影响正常的乳酸清除能力,而不是因为二甲双胍有什么”肝毒性“。

4、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长期控制不良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多数糖尿病病人5年后出现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10~15年后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15年~25年后出现大量白蛋白尿。25年后进入肾功能衰竭期。

总之,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对肝脏和肾脏没有任何损害作用,在掌握好禁忌症的前提下,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也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或风险极低。当然了,二甲双胍是一种药,有其毒副作用,但不是所有吃药的人都会出现,如果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时,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小编猜你还想看:

糖尿病最怕的7个瓜,每一个都身怀绝技,含天然胰岛素

男人吃块姜能顶30分钟,快来学学这样吃

服用复方丹参片三大注意

血糖高,早上吃一勺,不到1个月,血糖降到5.5

晶晶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土方
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hkw.com/wadzz/106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