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文物往往都有着不同的气质,比如,秦汉的文物往往显得古朴;两晋的文物显得飘逸;唐朝的文物豪迈大气;宋朝的文物则精致可爱。
如果观察殷商的文物,便会发现,殷商文物往往透着一股狰狞和恐怖,时常可见一些猛兽食人的图案和各种抽象怪兽的形象,仿佛商朝人在刻意地描绘出鬼神的威严和人类的卑微。
这是因为,商朝是一个极为迷信的王朝,多年前,鬼神和巫术统治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一个活人献祭的时代。
商朝为何迷信?为何崇尚活人祭祀?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今天,库叔带库友们一起,跟随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走近多年前的血腥商王朝。
01怪异的青铜无论是文献还是考古出土的文物,都有关于商朝人残酷而频繁献祭的证据。贵族墓葬中,殉葬的人、狗的骨骸被精心地安置,婴儿也被一同埋入黄土。在一些大型墓葬的墓道中,十几颗头颅被摆置成统一的朝向,更有一些人被残忍地肢解,堆叠在棺木的一侧。
有学者统计,在大型献祭活动中,商朝人最多曾经一次杀死了多人当作祭品。商朝人这种对死亡的偏爱并不仅仅局限于殡葬活动,而是渗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些手持兵器和盾牌的武士被埋葬在房屋和宫殿的地基里,还被摆成了跪坐警戒的造型,当我在殷墟看着这些武士的骨骸时,忍不住感慨,他们守卫的宫殿和王朝早已化为尘土,但是数千年过去,他们依然没能从自己的“岗位”上解脱出来。
从甲骨文的记载推测,商朝将首都迁至殷地之后,至少有上万人被残酷地处决,或被敬献给无形的鬼神,或成为死去贵族的陪葬。在所有关于殷商活人祭祀的文物中,有两件文物非常具有代表性,那是两件青铜甗(yǎn),今天陈列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展厅中。
甗是一种炊具,大体上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被称为甑(zèng),用以盛放食物,下半部分被称为鬲(lì),用以装水。下方的鬲被加热时,其内部的水会受热蒸发,蒸汽通过中间的篦(bì)子进入上方的甑中,将其内部的食物蒸熟。其原理和今天的蒸锅颇为相似,但是殷墟博物馆展厅里的那两件青铜甗非常特殊,因为它们内部都盛放着人头。
较早发现的一件青铜甗出土于年,由一个年轻的考古队员在一次发掘过程中偶然发现。
当时,这种炊具里盛放人头的情况首次出现,学者们也不明所以。有学者认为,青铜甗内的人头是不小心滚落进去的,炊具盛放人头的现象应该是偶然事件,毕竟在考古学界,孤证的说服力非常有限。由于青铜甗被外力挤压,致使其上半部分的甑扭曲变形,内部的人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取出进行检验,所以这个盛放人头的炊具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年,又出土了另外一件装着人头的青铜甗,这件文物被保存得很好,打破了之前那件文物孤证的局面,于是学者们开始着手对年的这件青铜甗进行全面的调查。
02少女的头骨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老师就曾经详细地介绍了这件年青铜的研究情况。
唐老师说,想要深入了解这件文物,要先解答3个问题:
1.这个青铜甗里的人头是偶然间滚落进去的,还是被人故意放在里边蒸煮的?
2.如果这个人头真的被蒸煮过,那么这颗人头的主人是什么身份?
3.商朝人为什么要蒸煮这个人的头颅?
为了弄清楚第一个问题,唐际根老师和同事们从年这件青铜甗内的头骨上掰了一小块骨片拿到实验室去化验,化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殷墟其他位置发现的商代骨骼来说,这块骨片里的钙质流失了。这意味着,头骨并不是不小心滚落进青铜甗的,它应该是被人故意放在里面蒸煮过。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判断这颗头骨主人的身份。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颗头骨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女性,而从牙齿的磨损和发育程度判断,这位女性在死亡的时候大约15岁,是一位少女。除此之外,这颗头骨上还有更多的隐藏细节可以给专家们提供更多的线索,比如,专家们从少女嘴里取下了一块牙齿,做了锶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女孩不是河南本地人。
锶是第二类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钙元素的正下方,和钙原子一样,锶原子的最外层也有两层电子,但是由于锶原子的半径相对较大,所以它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也就是说,锶元素的化学性质比钙活泼。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通过饮食等方式摄入自然界中的锶元素,这些锶元素会替换骨骼中的钙,这一步对于考古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锶元素在自然界中大概有四种稳定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彼此之间的比例在各个地区是不同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和驻马店的比例都不同,一个人在某个新的环境中生活久了,其骨骼内的锶同位素比例就会渐渐地与当地环境保持一致。
然而,有一处骨骼是个例外,那就是人的牙齿。
人的牙齿的最外层被称为牙釉质,由致密的无机盐构成,坚固且稳定,一般来说,人的恒牙会在12岁左右完全发育成熟,一旦牙釉质发育成熟,其内部的锶同位素水平就会被永远地锁死,无论之后这个人再迁徙到哪里去,牙齿里锶稳定同位素之间的比例都不会改变。
比如,我12岁以前在北京长大,牙齿也是在北京发育成熟的,将来即使我到地球的另外一端生活,牙齿里的锶同位素比例也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依然与北京的比例保持一致。
考古学者对青铜甗里的那颗少女头骨做了锶同位素测定后发现,这个少女的老家不在河南,她很有可能是被商朝人抓到首都殷地的,那么这个女孩是哪里人呢?专家又对少女的牙齿做了氧同位素测定。
氧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同位素:氧-16和氧-18。
一般来说,在中国这种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降雨影响下,越是深入内陆,环境中氧-18的比例也就越低,而这个少女牙齿中氧-18的丰度要高于殷墟其他同类样本,所以,相对于河南安阳,这个女孩的老家应该更靠近大海。
专家对以上线索进行汇总之后,做出了一个初步推测,这个女孩有可能是安徽六安人。
因为,这个青铜甗的出土地层是殷墟四期,已经是商朝快要灭亡的时间,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正是在这一时期,殷商军队在河南安阳东南的安徽六安地区展开过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场战争打了大约一年,最后殷商军队得胜还朝,极有可能带回了一些俘虏。
还有线索表明,这个被献祭的少女有可能是个贵族,这是从她的口腔卫生情况来判断的。如果一个人长期以碳水化合物,比如以谷物为食的话,那么谷物中的淀粉会在口腔里被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会被口腔里的微生物转化成有机酸,这些酸性物质会不断地腐蚀人的牙齿,造成龋齿,所以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越高,越容易出现严重的龋齿。
但是这个少女并没有严重的龋齿,说明其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对较低,蛋白质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当时,相对奢侈的肉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这或许可以说明,这个少女经常以肉类为食,她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有可能是当地贵族。
由此推测,这个少女所在的群体,应该遭遇了殷商军队的打击,她本人被商人俘虏,头颅被放在炊具里蒸煮烹饪。
03跳舞的鸽子通过关于活人祭祀的考古发现和甲骨文等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殷商王朝经常对周边的民族和部落实施军事打击,而在战斗中被俘的人,很可能会被残酷地处决,或者被献祭给鬼神。考古证据显示,大量殉葬的人牲是来自河南以外地区的,包括相对遥远的甘肃地区。
商朝人虔诚地相信鬼神主宰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但是,为什么崇拜鬼神就要残忍地献祭活人呢?这恐怕要从另一种动物开始讲起了。
这种动物就是鸽子。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是一代心理学宗师,也是行为主义的旗帜性人物,他在年曾经发表了一篇广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