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评中心、辛学俊老师
案例回顾
年9月17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名60岁的患者胃痛于一家诊所就医,患者自述有胃痛、恶心的症状,前一天家里人吃了两顿牛肉,都有类似症状,尤以患者严重。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有糖尿病史)。
诊所刘医生给患者开了四组药物静脉注射治疗:第一组是奥美拉唑40毫克加0.9%生理盐水;第二组是维生素C1.0克,加维生素B60.1克,加氯化钾5毫升,加0.9%生理盐水毫升;第三组药物同第二组;第四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0.3克毫升。
(图为刘医生开具的用药处方)
输液过程中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但输完液后几分钟,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医生立即给患者刺激人中穴、吸氧,三角肌部位肌注肾上腺素1毫克,心肺复苏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二十分钟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到来,医院急救。大概两小时后,患者家属来到刘医生诊所,告之患者过敏性休克死亡。
事故责任不清,医生赔偿43万
事件发生后,患者家属提出了60万元的赔偿要求;医生坚持要通过尸检来判定责任,同时上报了当地卫计委和社区领导。家属坚决不同意尸检,而且把尸体火化了。在各方压力下,最后经卫计委和社区领导的调解,达成协议,刘医生给予患者家属43万元赔偿。
药评中心张药师:
死法一: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除了加替沙星,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如伊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均可引起用药者血糖代谢紊乱。
虽然左氧氟沙星引起血糖紊乱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在同时伴有数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老年患者、糖尿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的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长并且严重,甚至有致死个案。
患者,男,73岁。入院诊断为细菌性肠炎、2型糖尿病。治疗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用药后第10天,患者突然神志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血糖为1.1mmol/L,诊断低血糖昏迷,立即给予25%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维持,患者恢复正常。
死法二:氯化钾合并左氧氟沙星引起的高血钾
药源性高血钾症:是由于药物作用导致钾排泄减少或细胞内外钾分布异常(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或口服或注射含钾多的药物,使血清钾>5.5mmol/L。
左氧氟沙星对血糖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高血糖,而且也可引起高血钾症(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
因本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左氧氟沙星和氯化钾使用有时间顺序关联性,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符合左氧氟沙星和氯化钾不良反应类型,故可考虑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钾联合使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进而导致的死亡。
死法三: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任何药物都可过敏反应。综合本案例的用药情况,最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就是“盐酸左氧氟沙星”。
患者,女,40岁,55公斤,因“泌尿系统感染”就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克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全身皮肤湿冷、心慌、胸闷、测血压90/50mmHg,心率为55次/分钟,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休克治疗后恢复。
由于本案中患者“输液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既无皮肤或黏膜表现,也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如低血压)表现,仅根据“输完液后几分钟,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判断为过敏性休克,依据是不充分的,所采取的救治措施也是不恰当的。
当然,如果是药物过敏性休克,采取刺激人中穴的方法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医院辛学俊:
本帖病例治疗中死亡,所列资料病理检验报告缺乏,没有尸检,缺乏实质性分析依据。因此,单纯从药的角度分析死因,很不全。这种病例分析,宜在专业人士内部讨论分析为好。年本地区10例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致死致残,本人也被邀参加病例讨论,有全程录像,记录了各专业人士的讨论观点.也曾想整理发布。仔细一想,感觉还是不妥。首先,没有1例作过病理尸检,所有分析判断也仅仅到达主观和经验分析层次,深度不足。另一方面,当然整个社会医疗纠纷,尽管赔偿金额巨大,对医学的发展,对社会的正能量教育,没有半点作用。为此,本人在-08-20社会公开课“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走进科学治疗”的讲座中,最后呼吁:让病人的流血代价---别白流!
警示:
再综合以上案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文中没有指出具体因为哪种药物过敏,但分析下,最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就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所以再次提醒大家提高对该药物的警示,一定不要忘记说明书的这段话“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下面附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6期)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望大家警惕: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疗效好、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显。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以及临床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仍较为突出,为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再次通报该品种。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三者合计占总例次的60.24%。
相关建议
1、左氧氟沙星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治疗者不建议使用注射给药的方式。
2、鉴于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除与药品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多种因素如患者个体差异、超剂量使用、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当配伍用药、输液速度过快等有关,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本品时,需注意剂量、特殊人群,避免超适应症用药,严禁禁忌症用药;注意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过敏体质患者、高敏状态患者慎用;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慎用;严禁本品与其他药品混合同瓶滴注,注意配伍用药,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偏碱性液体、头孢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配伍使用。
3、建议药品生产企业修改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加强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积极开展质量和工艺方面的研究,同时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百科
药师的乐学空间
解决用药问题
最贴近药师的药学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
当前时间: